第114章 腾远的亲事(第1/3 页)

喜唐 微微的薇 239 字 2024-06-08 05:33:28

在第三日去兵部的途中,颜白故意墨迹了一会儿,在东市门口吃了一个肉饼子,喝了一碗只有羊肠子的羊杂汤,故意墨迹然后才去了兵部。

这是颜白特意给那些官员留下的时间,好好地花钱买命,若真的等了自己去衙门才做,那除了吊在那儿,就没有其他的选择了。

大肥也想去兵部,他想认个路,他怕以后颜白走丢了,这样他找的时候就知道颜白曾经来过这个地方。

这个地方如果找不到就去下一个颜白曾经去过的地方。

别看大肥能懂的东西不多,但颜白去过的地方他都记着。

很可惜,三省六部的办公地是在皇城内,皇城有森严的守卫。

像大肥这样看着就不是很聪明,身形又极其高大,手里还拽着一把石头的人是不准进的,这样的人如果发起疯来。

杀那些走路都眯着眼看路的白发官员。

一巴掌就够了,一上午能扇死一大半。

皇城进不去,大肥就拎着十多个肉饼去找腾远玩儿。

腾远此时正在说亲,媒人是二囡。

姑娘家是杨氏偏房夫人嫁出去的女儿的女儿。

这关系扯得太远,不然凭着腾远这样的市井之人,想娶杨氏偏房且姓杨的女子这辈子怕是没有多大的可能。

就这样的一个仅有一点点杨氏血脉的女子都拿乔得很。

若不是年龄已经二十一,再等一年若是还不出嫁官府都要介入了,若不是这中间说媒的是武家娘子,杨氏夫人和应国公的女儿,又是颜家当代家主的徒弟。

人家看都懒得看腾远一眼。

这家辈分低的吓人,没办法,不自降辈分,就和杨家彻底地没了干系。

这一家的赵老爷子,见了二囡都要叩头喊祖奶奶的那种。

二囡其实都已经习惯了,谁叫她娘完亲晚,等她出生,跟杨氏一辈的杨氏族人都当了阿翁。

杨氏的那些小辈,明明和二囡一样的年纪,有的更大,但只要逢年过节的,杨氏带着二囡回娘家,这些小辈都要规规矩矩地行礼。

杨氏里这些嫡传孙子辈的孩子就没有一个敢对二囡大声说话的,声音只要大点就是目无尊上,倒反天罡。

上去给你就是一巴掌,然后再去跪祠堂受罚。

二囡要是掉眼泪珠子了,那全部都要完蛋,不分青红皂白的都得挨打。

杨家子弟能成大事一半都是打出来的,从小打到大,心理素质极好,遇事不慌,从不会出现骂一句就受不了,跳楼跳河的。

这样的人不成大器,谁成大器了。

而且颜白还发现长安的这些大家族非常看重血脉和家族里各房之间的关系,分家都是假分家。

和气生财在别的家可能是个摆设,但这些家族里可是要切身践行的至理名言,小打小闹有,但真要撕破脸还真的少见。

族长的威望是无与伦比的,人心向背是会有点一碗水端不平。

但是人家是真的和睦,整个家族里所有人的心和劲都朝着一个方向使,所以人家才能频繁的出人才,王朝更替人家依旧长青。

所以,这就是这家跟杨氏远的不能再远的远亲,拼了命的也说自己是杨家人的原因了。

好巧不巧,这家就在西市做生意,姑娘虽没婚配,但也是大方的女子。

大唐女子都是大方的女子,外出骑马时一般都要佩戴帽子。

目前长安市面上最流行两种帽子,一种是羃?帽,一种是帷帽两种款式。

出行的时候可以遮蔽面容,戴上这样的帽子后,女子俊美的容貌在随风而动的纱幔后若隐若现,灵动迷人,因此深受长安的小娘子喜欢。

好是好,美也很美,但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