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6章 收绣品2(第1/2 页)

叶家的幸福小日子 江南雨纷纷 272 字 2024-05-07 22:03:45

从陈小云口中得知,杨杏花手里也有一些做好的绣品。

杨杏花能和陈小云一起到县里卖绣品,做出来的绣品自然是不差的。

叶母和叶青青把刚才收回来的绣品拿回叶家,接着叶母又收拾了另外一碗的绿豆糕出来。

母女俩端着绿豆糕,又兴匆匆地往村长家里走。

村长家里在村的中央,刚好就在李大夫家的隔壁。

村长家很大,格局有些像唐一林家里,也是厅堂、厨房和杂物房在中间,然后左右两边各有6间屋子。

村长有两儿一女,大儿子叶秋实是下一任的村长人选人,而二儿子叶夏阳在县里当掌柜,小闺女则嫁回了村里。

叶秋实比叶父大了8年,和杨杏花生了两男一女,闺女嫁到了镇上。

大儿子叶峰,现在在镇上的一间粮食铺子当掌柜。小儿子叶杨是和叶东林一起长大的,现在和叶秋实一起打理家里的田地。

二儿子叶夏阳和妻子生了两女两子,大儿子现在在镇上当掌柜,小儿子现在在县里的书院读书。

两个女儿则嫁到了县里,叶夏阳一家人平日里都是在县里居住。

叶秋实和叶夏阳10年前都已经当爷爷了,家里的儿女都已经成亲生子了,4年前村长给兄弟俩分了家。

村长分家的时候,还请了叶老爷子过去做见证人。

平日里大家也知道村长家底丰厚,但是分家的时候,叶老爷子才发现,村长的家底比大家想的要丰厚多了。

村长早在十几年前,就在县里买了一间铺子。而且3年前更是大手笔地在县里买了两座一进的宅子。

除此之外,镇上还有两间铺子和一间宅子,以及家里的两座小山和60亩的水田。

村长家的田地,平时都是叶秋实带着小儿子叶杨一起打理的。

分家的时候,叶秋实分到了7成的田产,而叶夏阳拿3成。

叶夏阳更擅长做生意,在镇上和县里的宅子、铺子,叶秋实拿4成,叶夏阳拿6成,两座小山则一人一座。

村长虽然给兄弟俩分家了,但只是把家里的田地和家产分了,户籍上还是一家人,分产不分家。

村里的大部分人家,分家都是这样做的,只要不是老死不相往来,户籍都是在一起的。

这样徭役和兵役的时候,家里就能少出点人。

村长只给兄弟俩分了家中的产业,而公中的钱财一半拿来建房子,另外一半是老两口留着用来养老的。

村长家的宅子就是分家之后新建的,村长老两口就住在厅堂边上的正房里。

兄弟俩分别住在左右两边,不过吃饭还是在一起的,厅堂和厨房也是共用的。

兄弟俩相邻而居,既保持了距离,又不会生分。

叶青青和叶母过来的时候,大门是开着的。

村里也没那么多讲究,母女俩见门开着就直接进去了。

两人过去时,杨杏花和大儿媳梁氏正在屋里做绣品。

知道叶母想收她们的绣品,杨杏花二话没说就将手上的绣品全都拿了出来。

杨杏花手上有两幅刚绣好的小图,绣样都常见的图,一幅是百花图,另外一幅是鱼跃龙门。

杨氏的绣技和陈小云母女差不多,就连绣品的用料都是一样的。

叶母一视同仁,都按李家绣坊的标准来收,一幅小绣图2两8钱。

而梁氏的绣技要差一些,做的都是寻常的绣帕。

绣帕用的都是普通的绢布和绣线,而且绣技也比较稚嫩,叶母只好按镇上的绣坊的价格来收她的绣品,13文钱一张手帕。

叶母在村长家,一共收了两幅小绣图和10张寻常的绣帕,总共支出5两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