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1章 镇上的学堂2(第1/2 页)

叶家的幸福小日子 江南雨纷纷 289 字 2024-06-06 16:45:54

第三个则是李家开的李家私塾,这也是镇上最大的私塾。

李家是耕读世家,族里的人虽然天分不算特别高,但是祖上也出过两名举人。

在小镇上,秀才已经是光宗耀祖了,更别说是举人。

只可惜后面的族人一代不如一代,直到现在,李家就只有两名年过半百的老秀才和2名童生。

为了科考,李家前些年陆续变卖了所有家里的田地和铺子,只剩下一座二进的大宅子。

李家的男丁基本上都只会读书,不事生产。

曾经风光无限的李家,一度穷困潦倒。

为了一家老小的生计,以及攒银子继续科考,15年前李家的当家人就拍板开了李家私塾。

现在李家私塾一共有4位夫子,两位童生负责教启蒙的孩子。

两位秀才则负责教导已经启蒙并且有心科考的孩子。

两位秀才年纪不小了,这几年也绝了继续科考的心思,专心教导这些孩子。

至于两位童生,相对年轻一些,则是有心继续拼一拼,争取考上秀才。

两位给孩子启蒙的夫子,因为要继续科考,平日里偶尔需要请假。

请假的时候,两位李秀才则会帮忙给孩子启蒙。

在李家私塾启蒙,可以向两位秀才请教学问,相对于其他启蒙的私塾要好上一些。

毕竟能当上秀才的,学识和见解肯定比童生要好的。

这十多年来,李家私塾也带出了一名秀才和两名童生。

听说这两位童生学识不错,非常有希望考取秀才。

而且李家私塾就在叶东林的杂货铺附近,要是小家伙在那读书,以后也方便每天送他上学。

镇上三家私塾比较下来,叶东林看中了李家私塾,打算明年开春就送小七过去读书。

李家私塾离得近,叶东林连束修都早早打听好了。

启蒙的孩子,不管是在哪位夫子的名下,每年都是三两银子的酬金,外加各种节礼孝敬。

而两位李秀才所教导的班级,每年是5两银子的酬金和节礼孝敬。

李家是耕读世家,对于入学的孩子要求比较严格,商户以及犯人的后代是不收的。

因此来李家私塾读书的,大多都是有科考的想法。

叶东林的杂货铺离李家私塾不远,平日里四位夫子偶尔也会过来买东西。

虽然杂货铺的文房四宝,都是便宜的普通东西,不过胜在价格实惠。

囊中羞涩的四位夫子,所用的笔墨大多都出自于叶东林的杂货铺。

在叶东林的有心交好下,他和几位夫子虽说谈不上是无话不谈的好友。

但起码也能说上几句话,路上碰到也会打个招呼。

加上附近的婶子、大娘们提供的情报,以及从过来杂货铺的学子身上打听来的消息。

叶东林把李家最近五代的底细,都打听得一清二楚了。

听说李家最早是镇上的大地主,家里有不少的田产和铺子,家底十分丰厚。

当时李家的当家人高瞻远瞩,觉得自家小门小户的,未必能护得住这份家财,家里还是要出读书人才行。

因此特意花了大价钱,从县里请了一位老举人过来教导家里的孩子。

那位老举人才识过人,加上子孙们也勤奋好学,不过二十年,家里就出了两位举人。

后面李家又陆续出了两位秀才:李贺和李涵,就是如今李家私塾的贺夫子和涵夫子。

而且两人听说还是堂兄弟。

李贺如今53岁,为人严厉古板,对于学生十分严格。

所谓严师出高徒,从私塾出来的那位秀才,就是他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