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一看就会,一做就废(第1/2 页)

亮剑:我给老李当系统 胖橘真胖 66 字 2024-05-24 20:51:09

八路军总部的指示,给兵工厂为难够呛。他们的第一个挑战就是子弹生产线。

不要小瞧子弹,因为全世界能大规模造子弹的国家并不多。

开始王苏墨仅仅是购买各种材料,但是伴随着现代的设备越来越多,八路军的军工人员有很多东西明显就是不会弄。

王苏墨没有办法,被逼上梁山的他只能寻找各种材料学习。

即使这样,设计一套全新的子弹生产线还是比较困难。这中间有发射药、材料、机械和电气等方面知识。

不是没有天才可以做到,主要是天才也不能考上“江北小清华”这样的二本学校。所以王苏墨越来越吃力。就在王苏墨准备放弃的时候,兵工厂的工程师向王苏墨问:

“系统,能不能提供我们这个时代人使用的设备。你提供的电器元件,都需要通过计算机编程。这个对于我们来说,难度有点大?”

王苏墨也是无语:

“同志,80年你知道是什么概念吗?这么说吧!你们那个时候的电子元件,一般的渠道都买不到了。

现存的这种老设备,基本上都已经在展览馆里了。凭借我的实力,根本买不到。”

工程师提出一个解决方案:

“同志,你是否可以,提前将程序编好,然后再挂到商店上出售给我们。”

王苏墨一时间麻爪了,简单一点还行。稍稍复杂一点的编程,对于他就是一个大工程。

关键电气编程软件五花八门,就是学习都要费很大的功夫。

王苏墨一边干活,一边抱怨:

“就是生产队的驴,也没有这么用的啊!!!”

连续努力了十来天,王苏墨简直菜的抠脚。他在心里呜呼:天妒英才,命运多舛。

穷则生变,穷途末路的王苏墨,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外包。

冰城工业大学连卫星都能发射,冰城还有很多公司。尤其是非标设备,那就是小菜一碟。

王苏墨赶紧联系八路军工程师:

“同志,我实在搞不定了。但是我有一个想法,我搞不定,有很多人能搞定。我打算将这些设备外包。你整理一下技术资料,将跟子弹有关的信息和磨具全部去掉。”

工程师只能同意了,这是最好的办法。

王苏墨亲自审核资料,深怕有任何有关子弹的信息。如果弄不好,自已就可以捧上铁饭碗,隔着铁栅栏唱《铁窗泪》。

将这些资料按照顺序分成4份,这样每个公司都制造的设备中间隔着3个设备,坚决不能让人认出这些设备和子弹有关。

非标自动化设备公司在别的城市可能不太好找,但是在冰城,还是非常容易。

一家家的谈合作,王苏墨跑了4家公司,设备的报价大概他也渐渐心里有数。

王苏墨给这些公司的报价留足了利润,最后他总是提醒这些公司:

“在钱上我不差事,你们在质量上和工期上也要对得起价格。”

往后每天王苏墨都要到一个公司查看进度。剩下的时间,他还要采购、收快递。

这期间,王苏墨在网上整理了三款冲锋枪资料:

第一款:MP40冲锋枪,是德国在1940年对MP38冲锋枪进行了改进,使它造价更低,工时更少,安全性更高的冲锋枪。

采用自由枪机式原理,枪托折叠时全长630毫米。空枪重约4公斤,使用9×19毫米弹药。理论射速每分钟约500发,供弹采用32发弹匣,标尺射程200米。

该枪二战期间一共生产了100多万支,在1941年之前,这是一款非常优秀的冲锋枪。

第二款:汤普森冲锋枪,最早的型号,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