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新编制、新战法(第1/2 页)

亮剑:我给老李当系统 胖橘真胖 66 字 2024-05-24 20:51:09

李云龙在独立团摆弄手中的布伦式轻机枪:

“这就是咱们兵工厂产的捷克造?大体差不多,外形差别不大。带上子弹,我们到靶场试试枪。”

在弹匣里压了30发子弹,李云龙看着手中的机枪:

“这个弹匣就比以前的强,多10发子弹,火力的持续性就更强。”

将机枪架好,李云龙就开始测试。

哒哒哒——!哒哒哒——!

连续几个点射,300米外的靶子不断被子弹击中。李云龙满意的点头,对准600米外的靶子点射。

虽然做不到枪枪命中,但还是能击中靶标。李云龙对着周围的战士说:

“是一支好枪,缩短了枪管和导气管,取消了散热片。使用30发弧形弹匣,火力压制性更强。

放回仓库,我和政委、参谋长开会讨论一下,看看这批武器如何分配?”

晚上,李云龙找来赵刚和张大彪:

“老赵、大彪,刚刚领回来一批波波沙冲锋枪和捷克造轻机枪,你们有什么想法?”

赵大彪率先开口了:

“团长,我认为这些武器要集中使用。本来就没有多少,一分散,火力也就散了。”

赵刚皱眉思考:

“我们的队伍一直在做改革,没有无敌的战术,只有最适合的战术。我们也要试探着进行改革。”

李云龙在地上踱步:

“你们说的都有道理,那咱们就拿一营做一个实验,从步兵班开始。

这个步兵班以一挺捷克造轻机枪为支点,班长、班副和组长使用冲锋枪。以这四人为箭头,每人身边安排两人为辅助。

这样一个12人的班,战斗力绝对是数一数二。”

张大彪吃惊的说:

“这样的一个班,放眼全国的战场都是头一份。就是小鬼子的13人小分队,也不是这个班的对手。”

赵刚皱皱眉:

“老李啊!组建这样的一个营是不是太奢侈了。我们的独立团能养得起这样的队伍吗?”

李云龙也在低头沉思这个问题。不是八路军不知道什么样的配置更好,主要是八路军要思考的是,什么才是更合适八路军的。

李云龙想了想,没有找到更好的选择:

“行不行,我们试试就知道了。现在暂时按照这个思路,将一营武装起来。我们找一个对手,验证一下兵工厂产的捷克造威力。”

赵刚笑了笑:

“你这哪是实验捷克造的威力,这是在验证新的战术。”

一营换装过后,开始围绕新的武器装备进行针对性训练。

王苏墨在老李的身上看见这一幕,对着老李问:

“独立团是在演练三三制吗?”

李云龙一脸疑惑:

“什么是三三制?”

王苏墨想了想,瞬间就感觉出了问题。三三制战术起源于抗日战争期间,总结成熟于解放战争,大量实战运用于抗美援朝战争。

所以这个时期还没有这个说法,但是已经有了这种战术了。这也是为什么王苏墨说出三三制,没有被系统屏蔽的原因。

王苏墨只能给他读一下百科的内容:

“以班为单位分成三个战斗小组,每个战斗小组三人,为便于相互接应,一般排成三个梯队。

三人战斗小组呈三角进攻队形,每名士兵分工明确,进攻-掩护-支援。班长、副班长、组长,各带一个战斗小组行动。

战斗小组进攻时,两名士兵在前,组长在后,呈三角阵型,三个战斗小组组成一个战斗班,三个战斗班组成一个战斗群,进攻时呈

"散兵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