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8章 四月十五,大唐的植树(第1/2 页)

秦羽说道:“方案章程我拿出来了,数据也都给父皇了,其他的事务我就不管了。”

李世民知道他的性子,也不在意。

秦羽又说:“回头先让《大唐日报》去造势,让百姓们都知道这个事情,实施起来会容易许多。”

等离开宫中,秦羽赶紧写关于水土流失会导致危害的文章,还是拿楼兰消失举例,让人送至报社看法。

《大唐日报》立刻拿来做头版头条刊登。

百姓看到这么严重,纷纷反思起来。

“若是再这样砍伐树木下去,怕是往后关中与楼兰一样,都会变成沙漠。”

大家心中很有危机感。

早朝上面,李世民也将数据拿出来,叫朝臣们都知晓。

朝臣们更是议论纷纷。

“关中都这样严重了?”

“楼兰原是这样灭亡了,我们可不能重蹈覆辙啊。”

“的确不能砍树了。”

……

如此关中的问题,让他们真正重视了。

李世民对他们的样子非常满意,又道:“如今关中土地必须要保护起来,否则我们的子孙后代见到关中,那就是一片贫瘠土地,朕与你们将都成为罪人啊。”

这话说得重,但是大臣们反倒认为振聋发聩,都表示保护关中环境的事情,刻不容缓。

只是他们对于如何保护关中环境,一时也想不到好方法。

李世民又道:“秦羽上奏,请朝廷对关中实行退耕还林,将已经开垦的土地改为植树,朕觉得很有道理,诸位爱卿如何呢?”

魏征站出来:“可是百姓没有土地,等同于没有生计啊。”

李世民道:“并非直接拿回,而是用良田置换,再雇佣他们植树造林,发工钱发口粮。”

如此,朝臣们也都觉得这是很好的办法。

《大唐日报》随即刊登了朝廷决定的措施,这让先前担心不已的百姓也都放心下来。

百姓们是淳朴的,知道后果严重,响应起来也非常积极。

不过,这也是因为目前大唐的人口少,土地却很多有关。若是人口太多,耕种的土地却不够,想要推广得这么顺利,那也是不可能的。

秦羽并没有停止宣传保护环境,他让《大唐日报》继续发布相关文章。

是要让人人都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事实也证明了,这样的宣传很有用,百姓们也都反思起来。

特别是他们看到那些直接呈现出来的数据,都感到不可思议。

而且现在也已经有情况发生,是他们能够看到的。

秦羽过来一回,自然不允许关中地方再成为贫瘠之地,而且如今大唐也不需要开发关中来维持统治了。

朝廷决议通过之后,戴胄行动力很强,很快就安排好了置换土地。

自然了,那些贫瘠的土地,不可能与良田等量交换,但朝廷也不会让百姓吃亏。

如此退耕还林进行得非常迅速。

甚至有些土地上还有作物,但百姓看到《大唐日报》上的宣传,直接将作物拔掉,改为种树。

如此积极倒是让秦羽都没有想到。

秦羽对于退耕还林也非常重视,很快就去富平县视察了。

他看到百姓们全都提着树苗,成群结队地去种树,也非常欣慰。

“好,太好了。”

百姓们重视是好事,这样就不会继续破坏环境,如此生态的恢复就很快了。

他回到长安城,入宫去找李世民。

“父皇,如今政策实施了,百姓都很配合,若想要效果更好,我觉得父皇可以直接作出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