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鸩酒(第1/2 页)

大宋小国舅 吃货大联盟 144 字 2024-06-11 12:33:45

鸩酒,别指望这玩意儿能有多好喝。实际上,喝了鸩酒的死亡过程,是相当漫长的。

戏曲中,喝了毒酒即刻毒发身亡。要么,留下几句临终遗言再命丧黄泉。这种事,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至少在这个时代,是不可能的。

早在《左传》中就已提到。它的制作方法据说是用鸩鸟的羽毛在酒中浸一下,酒即含有剧毒,饮之可立即毙命。鸩鸟的羽毛之所以有剧毒,可能是因为它食蛇的缘故。

现实中的鸩鸟并不存在,或者其羽毛并没有如此强烈的毒性。

所谓的鸩酒,不过是掺了砒霜的毒酒而已。砒霜这玩意儿是可以致死的,不过并不是喝完就死。

如果剂量过大,吃了砒霜后就会出现如咽喉灼热感、口渴、剧烈腹痛、呕吐等,接着可能出现体温下降、血压降低、身体虚脱、昏迷,最终可能导致死亡。

而掺杂着大量砒霜的毒酒,是极其难喝的。当陈琳命手下,将毒酒端上来的时候,向问忠是感激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剂量越大死的越快,痛苦也就会越小。

若是掺杂着砒霜的毒酒剂量不够,那就真的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了。砒霜的毒性是缓慢的,这个慢慢等待死亡的过程,极其的煎熬。

御赐的鸩酒也并不是放在酒盅里的,而是一个海碗。看起来,这碗毒酒中的砒霜很是浓厚。喝下去之后,一炷香时分差不多就能见阎王。

相比于在皇城司经历的各种酷刑来说,向问忠则是毫不犹豫的端起了酒碗,一饮而尽。

他是强忍着喝下去的,毕竟这毒酒气味刺鼻。期间,他数次差点呕吐起来。

喝完鸩酒之后,大概过了一盏茶时分。向问忠便腹痛如绞,额头上豆大的汗水流了下来。他忍不住弯下腰,就像是虾米一样。然后,整个人都跪在了地上不断的呻吟。

陈琳身边的几个太监,不忍再看,纷纷把目光转移到了别处。唯有皇城司的逻卒们,则是一脸的木然。在这些逻卒的眼里,向问忠和猪狗无异。

那是因为皇城司的逻卒们,对此早已见怪不怪了。他们早已经对此司空见惯,每日在皇城司受尽酷刑的人数不胜数。向问忠这样的,只不过是皮毛而已。

如同看待一个动物一般,逻卒们表情木然。直到向问忠整个人趴在地上,身体开始抽搐。嘴里吐出白沫,渐渐地人事不知了。

半个时辰之后,皇城司的验尸官过去一探向问忠的鼻息发现他早已气绝。再一搭脉,身体早已僵硬。

这个时候,验尸官才敢站起身对着陈琳施礼复命:“启禀陈总管,向问忠突发恶疾,医治无效就此暴毙。”

皇帝御赐鸩酒,表面上还要做的冠冕堂皇的。对外,不能说是皇帝赐了臣子毒酒,臣子喝下去之后便见了阎王爷。

要说是向问忠突然染病,得了疾病突然暴毙了。这样,才能显得帝王没有那么残忍。虽然,这有些掩耳盗铃的味道。可是按照规矩,就是这样的流程。

就像是当年太宗皇帝赵匡胤,所谓的黄袍加身一般。

公元960年,赵匡胤率军北上御敌,行至陈桥驿时,赵匡义和赵普等人密谋策划,发动兵变,众将士将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这一事件实际上是赵匡胤的部下自发行动的结果,而非赵匡胤本人授意。赵匡胤在后周时期虽已掌握军权,但他在兵变发生时,对于黄袍加身是惊讶不已的,之后他与将士们约法三章,善待周室皇族和大臣,爱护百姓和服从命令,从而稳定了局势。

赵匡胤的陈桥兵变和黄袍加身,标志着他成功篡夺了后周政权,建立了宋朝。这一事件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为宋朝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同时,赵匡胤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