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2 伦敦(第1/28 页)

自由之地 肯·福莱特 14 字 2024-02-18 07:58:39

13

夏洛克身着黑色长袍,下蹬宽腿裤,头戴红三角帽。扮他的演员奇丑无比:大鼻头,长下颌,双下巴,薄片嘴唇,一笑起来嘴只知道往一头咧。他慢悠悠走上舞台,煞有介事的德行一看就不像好人。只听他贪婪地咆哮:“三千金币。”直吓得观众脊背发凉。

麦克完全入了迷。虽然他和同伴德莫特·莱利坐在剧场后排,周围依旧是鸦雀无声。夏洛克的一字一句都透着沙哑,时而嘟哝,时而咆哮,杂乱的浓眉下目光如炬。“借钱三千,三月偿还,安东尼奥立据为鉴……”

德莫特小声对麦克说:“那是查理·麦克林,爱尔兰人。他杀过人,被控谋杀罪,还以应激为理由脱了罪。”

麦克几乎没怎么听。以前也知道存在着所谓的剧场与戏剧,可从未想过会是这种阵势:窒息的闷热,呛人的油灯,华丽的戏服,浓艳的妆容,最厉害的当属丰富的情感——愤怒、热恋、嫉妒、仇恨……一切都栩栩如生,牵动着麦克的心,如亲身经历一般。

当夏洛克发现自己的女儿与人私奔时,他双拳紧攥、蓬头垢面地冲上台。“你清楚得很!”他撕心裂肺地哀号,仿佛置身地狱般痛苦。当对白进行到“既然骂我是狗,那就当心我的犬牙”时,他猛地朝前一扑,仿佛要跃出舞台,整个观众席的人都不由得仰身后倒。

离开剧院时,麦克问德莫特:“犹太人都这样吗?”他本人与犹太人并没什么交集,但《圣经》里多数人物都是犹太人,而且都与夏洛克大相径庭。

“我也认识几个犹太人,谢天谢地他们没有一个像夏洛克,”德莫特答道,“不过放债的基本都招人恨。借债的时候和颜悦色,到了要债的时候就没有好脸子了。”

在伦敦,尽管犹太人为数不多,却随处可见外国人的身影:有深色皮肤的亚洲船员——人称“印度水手”,有来自法兰西的胡格诺派教徒,成千上万的棕肤卷发的非洲人,当然还有很多德莫特这样的爱尔兰人。对麦克而言,这也是大城市的魅力所在。在苏格兰,所有人看起来都一个样儿。

麦克热爱伦敦。每天一早醒来,想到自己身在何处,心中便燃起由衷的喜悦。整个城市充满着各种景观与惊喜,奇人趣事应接不暇。比比皆是的咖啡馆中飘出的咖啡香气令他迷醉。各色男女身上的绚丽色彩令他目不暇接:亮黄、艳紫、鲜绿、猩红、天蓝……一群群受惊的牲口低吼着在皮鞭的驱使下穿过狭窄的街道,走向市内屠宰场,衣不遮体的孩子一群一伙在身边乱窜,要么讨,要么偷。麦克见过妓女,看过主教,也见识过斗牛和拍卖。他尝过了香蕉、姜汁饼与红酒。一切都令他兴奋不已。最令他畅快的是:他来去自由,随心所欲。

当然,他必须谋生。而谋生在伦敦绝非易事。在这里,挨饿的家庭数不胜数——乡下连年没有好收成,没吃没喝,人们只能举家逃荒。此外还有数千名织布工,都是北部新兴的机器工厂替退下来的——至少德莫特是这么说。每一份工作都至少有五个人在竞争,若是不走运,就得要饭,当扒手,卖身,要么就得饿肚子。

德莫特自己也是织工。他跟妻子带着五个孩子挤在伦敦斯皮塔福德区一套两室的房子里。为了过活,一家人还得将德莫特的工作间转租,以贴补家用。麦克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