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集(第1/14 页)

四十九日祭 严歌苓 89 字 2024-02-18 08:29:49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6/1-20060623295M26.jpg" />

<b>南京下关码头 日/外</b>

玉墨拎着皮箱走来,一面东张西望。不断从她身后拥过来的人群把她碰得跌跌撞撞。她抬起手腕,看了一眼精巧的腕表,回过头,向码头出入口看去。

惊恐的人群一浪一浪地从入口拥进。

玉墨转过头,看着人们拖家带口、大呼小叫地登上一艘不堪重负的客轮。

她的手伸进小手袋,掏出一个镀金烟盒,从里面拿出一支香烟。

闪回。烟云中,玉墨和一个男子相依在黄包车上。男子就是孟繁明。

孟先生:<b>(温柔地,逗乐地)</b> 女人抽烟就像男人不抽烟一样讨厌。

玉墨:<b>(依偎得更紧,一面笑着)</b> 那你跟我是一对讨厌鬼。

现实中的玉墨嘴角露出浅淡的笑意,随即将那根烟掐断,往肩后一扔。

码头上的人少了,船上挤满了人,所有人都在大声叫喊着……

玉墨的眼睛盯着渐渐空旷的入口。

<b>南京下关码头 日/外</b>

一群撤退下来的军人抬着担架,搀扶着伤员,吵吵嚷嚷地从入口拥进来。

玉墨淡漠地看着他们,往手上哈了一口气,继续独自踱步。

撤退的官兵们在口令和叫喊声中从玉墨身边擦过。

又一艘船启航的长鸣。

玉墨靠在一根电线杆上,继续她的等待。

她的一只脚从高跟皮鞋里抽出,放进长旗袍的下面,在另一只小腿上搓了搓,暖和了一些,再伸进鞋内。然后又将另一只鞋脱下……

从远处看,整个动乱凄惶的环境里她显得那么安详;她的身影就是“抱柱信”的写照。

<b>南京下关码头外的街道 早晨/外</b>

防空警报在危城上空锐响,挤在码头入口处的人群顿时大乱。

热锅蚂蚁般的人流中,隐现着玉墨一个超然的背影。她逆着人群向码头外面走去。在这些求生的人们看来,她似乎在求死。

<b>南京街道 夜/外</b>

隆隆的炮声更近了。

到处是火光和浓烟。被逃难的人遗弃的箩筐、包袱、箱子沿路可见。有的树也被烧着了,在夜色中成了巨形火炬。一些燃烧的纸张、布片及其他不明物体的灰烬被风和火的气流带到空中,如同灰色和黑色的蝙蝠。这也许是最接近炼狱的人间景象了。

女孩们跟随着法比急促地行走着,浓烟和火光使她们的身影忽明忽暗。她们不时被浓烟呛得猛烈咳嗽。

女学生甲:<b>(哭腔地)</b> 还有多远啊?……

女学生乙:鞋子掉了!……

法比:快一点!六点开船!

他看见落后的苏菲背着的包很大,人都被压斜了,走过去一把夺过她的包,拎在手里。

法比:嘿,你够阔的,这么多细软呢!快跟上队伍!晚了船就开跑了,连浦口也没得去了!

<b>南京下关码头 夜/外</b>

孟繁明搀扶着母亲,拉着女儿,后面紧跟着管妈。管妈挑着一根扁担,一头担着两个小皮箱,另一头担着大皮箱。一家人艰难地在逃难的人群里一寸寸地移动。孟先生一头大汗,不断用手绢擦着额头。

孟老太太:哎,我的梳头盒子呢?是不是忘在汽车上了?

说着老太太就要往回挤。孟先生一把拉住她。

孟繁明:算了吧,回去也找不到了。

孟老太太:<b>(急得跳起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