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三合一(第3/7 页)

穿成科举文女主的堂妹 林果冻 109 字 2024-02-18 08:41:44

边一个字右边一个字,你左边的字不见了。”

顾木低下头,勾着自己的手指:“我都忘记了。”

顾灵道:“既然忘记了,那睡觉前让大弟再教你两遍,不过既然错了,就要有惩罚,第二块点心红豆饼和第三块点心脆饼,就都给大弟一个人吃了。”

顾木不舍的看了红豆饼一眼:“嗯。”委屈巴巴的声音。

顾灵道:“不过,如果你能通过一项考核,还是可以给你一半的。”

“什么考核啊?姐姐快说。”顾木赶忙眼巴巴的问。

顾灵道:“刚才姐姐数数了,从一到十,你还记得怎么数吗?”

顾木眼睛一亮,小孩儿清澈的眼中,那喜悦的光芒如同星光般的灿烂,他高高兴兴的道:“我知道我知道,一、二……十。”那奶声奶气的声音,把顾灵萌的恨不得把所有的点心都给他。“姐姐,对不对呀?”数完,他还咧开嘴,带着傻兮兮的笑容问。

顾灵还没开口,顾森便道:“对的,二弟真棒。”

顾木闻言,笑的更傻了。

顾灵把装着三块点心的盒子交给顾森:“大弟,和二弟去分吧。”

顾森接了盒子:“哎。”带着顾木去了厨房。

顾木:“哥哥,我还特别能吃,你看,我肚子都瘪瘪的。”意思是,能给他多一点吗?

顾森听了,看了一眼他的肚子,耿直的拆穿:“你的小肚子都凸出来了。”

“哥哥……”顾木气的直跺脚。

……

顾灵在外面听见了他们的说话声,笑着摇摇头。她回到书房,把《孝经》拿出来,第一考的府试考的是论文,极有可能在《孝经》论和《女子》论之间选,所以钱夫子教《孝经》的时候,并不是一字一句的教的,而是从《孝经》的中心思想,也就是孝字开始阐述的。因为这本书字数少,便是论文也围绕一个孝字,所以关于这本书的内容,钱夫子就是教顾灵怎么写论文。

顾灵身为现代人,对孝字的理解自然和古代人不同,现代人的孝:父慈子孝。如同责任和义务的相互制约一样,父母养育子女是责任,子女孝顺父母是义务,是先有责任,才有义务的。父母抚养子女成人尽了责任,子女没有赡养老人,便是没有尽义务,这是违法的。责任和义务,是法律规定必须的。

但是,古人却不是。古人讲究,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讲究愚孝。所以,就算顾灵不认同古人的孝,但是在考试、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也不得不从适当的加入古人的思维。说白了,就是违背自己的想法,迎合别人的想法。而这个别人,是监考官。

这是没办法的,身在古代,必须顺其古代的思想。如果在考试写《孝经》论的时候,顾灵这样写,父母不慈,子女就可以不孝……顾灵觉得,她可能分分钟被赶出考场。

复习好《孝经》,顾灵又拿出《大学》和《中庸》,《大学》两千多个字,《中庸》三千多个字,加起来还不到六千,也就一片本科论文的字数,说起来,一刻钟便能看完了。顾灵初次看,也不求理解,只求把书预习一边。

“姑娘,仔细伤了眼睛。”杜嬷嬷捧着蜡烛过来了,“姑娘要考女官,眼睛一定要呵护好,明儿奴婢去市井的时候,得看看有没有吃了可以明目的食材。”

说到明目的食材,顾灵倒是知道一些,她当年中考、高考的时候,家里的保姆都是挑着明目的食材做的,所以她道:“玻璃菜、韭菜、玉米、海带、枸杞、胡瓜,还有肝,比如猪肝、鹅肝等,都有明目的效果。”顾灵知道的也就这些了,因为这些曾经是她生活中经常会吃到的食物。

当中,玻璃菜也就是菠菜,在唐朝的时候传进中原,到了宋朝的时候开始培养。而胡瓜则是张骞出使西域时被带回中原的,更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