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明月清风(72)二更(第2/3 页)

没你就不行 林木儿 1226 字 2024-03-01 03:22:13

下了第三道旨意,授予徐光启‘大博士’。

这玩意是什么?没人懂。

但紧跟着,大家就知道了,凡是这样的‘大博士’,国家荣养。待遇与亲王等同。且在‘十王府’那条街上,赐了一座王府给这位大博士,着专人请人进京。

告示里,皇上盛赞这位大博士的博学,且要在京城建一座光启书院,书院里的学生只有要先生的举荐,朝廷考核之后就安排事务差事。

这个权利何其大?!

皇上是怎么把这个人给扒拉出来的?

后来才知道,还是跟番薯有关。关于番薯,徐光启早就上书过万历皇帝,上了一道《甘薯疏》,在其上就说了:人人务相通,即世可无虑不足,民可无道殣。

可惜,这道奏疏不知道怎么就压在了内阁,万历皇帝压根就没看到。

其实徐光启早就被汪可受请去,实地去实验了。旨意四爷压到秋后才下的!

好似是番薯叫皇上想起了这么个人,但给这个人这么大的恩典,又不只是因为番薯。比如,此人不仅在农业,还有在水利、天文、立法、测量等都有建树,且他懂西学,跟着洋人传教士利玛窦学的。

像是几何、理财、建筑、机械制造,甚至于医术、兵器兵法都有涉猎。

整个一个理科全才,甚至于人家在音律方面也很精通。

这些就已经很牛了,可更要命的是,此人是万历朝的进士,正经的科举出身。

所以说,智商这个东西,真是个特别好的东西。人跟人真就只差那么一点点,可这一点点的距离像是隔着天河一般。

这般的大拿赶紧弄回来吧,别真去田里了!治学去吧,理科人才太缺了!

跟这些高调的旨意比起来,四爷还宣了一个举人进宫,这次却低调的多。

这人就是宋应星,还很年轻。

四爷不是桐桐,桐桐只是知道有这么个人,想急着找人家,把人家收到麾下好叫发挥才能。可具体的却不知道更多。

宋应星后来是完成了《天工开物》,但那是后来。如今的读书人,多是奔着科举来的!科举不出头,人家就觉得把不是正途。而且,宋应星现在才三十五岁,正直壮年。他应该还是觉得科举有望吧。

二十九岁,此人参加乡试,考中了举人。排名还很靠前,全省第三。他哥第六,这都属于精英了。那你说,不叫人家去考进士,可能吗?

当年就往京城来靠进士了,结果没考上。

第一次没考上很正常,人家去书院好好念书去了,寄希望于下一次,于是,三十三岁的时候又考一次,还是没考上。

历史上呢,人家在天启年初考了一次,没考上。

直到崇祯即位,都四十多了,人家还考了一次,又没考上。

最后做了八品的教谕,一直升到五品知州。最后南明朝廷的时候,此人还是抱有幻想,希望能力挽狂澜,可是最后了,一场希望一场空。此人选择隐居,以至于具体啥日子去的都不知道,他真的隐居了。

这么一个经历,不是桐桐想的那样,你叫人家就来了!能来的那是幕僚,不是正途。

但此人就是没有考中这次恩科,怎么办呢?就是开了杂学,他正途举人出身的人,能去考杂学去?他肯定还是不乐意!

想用这样的人,四爷也比较麻爪。

不能因为看中此人将来的成就,就破坏考试的公平性。

怎么办呢?

科举之后,四爷先叫留意此人。许是京城的热闹多,他跟他哥倒是没急着回,一直在京城里转悠呢!滞留到现在没有回,估计两人都有点纠结:是继续科举呢?还是以举人的身份去吏部找找机会。

朝廷每日都会贴告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