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第1/6 页)

“我估摸着这周人必有后手阴谋”飞廉也是老将了,很快意识到守军的人数不太对劲的样子,这要是没什么计谋陷阱的话,他就可以把自己的兵符整个吃了。

“自然是有的,但是,将军请静静看。”明笑道,就是有才对啊,他也不知道吕尚有什么计谋,但是,既然是计谋就意味着不能随便告知别人,而且定然与没有在营地里面,而是在后方驻扎的姬发有关。

我为什么要针对你的计谋,见招拆招呢?我直接针对你的执行人啊,你吕尚就是有通天彻地之能,就算是有千百妙计,我只需要针对你的执行人和你之间的信任问题下手就行了。

谁让你们之间偏偏就有这么大的一个裂痕呢?姬昌以吕尚为相,令诸子称尚父,固然是笼络人心,也是令吕尚可以辅助自己的子弟继位,以为托孤老臣,为何托孤多是老臣?

因为等子弟成长起来的时候,这些人差不多都死了,既不需要谋害功臣,又能令新主坐稳。

相反,托孤少有找年轻人的,因为对方活得长,很容易变成权臣,其实就是这么简单的原因,可是这个尚父就意味着吕尚有极高的地位。

如果成周没有继承的问题的话,那么就算是子受也挑拨不得,因为吕尚的年纪对于成周来说是一个优势——他年纪偏大了,以这个年头的人的寿命来说,能不能活到姬发或者姬考顺利掌权,稳定国政之后再死都要打一个问号了。

这也是为什么历史上灭商之后,姬发并未猜忌姜尚,而是以齐地富裕之地封之的原因就是这里,一来齐地是个大火坑,二来,以姜尚的年纪估摸着还不一定能够平定齐地就得寄了。

对于一个偏偏倒到随时可能寄的老臣,大部分的君主都是很宽容的,不吝惜封赏——谁会和一句会走路的预备役尸体计较啊!

但是,成周有继承权的问题,而吕尚又被称尚父,也就是小爸爸,这个名分一定下来,就意味着他有操作废立之事的能力和名义,现在姬昌活着还好,但是姬昌突然死了呢?

他都快70岁了,在这个年代属于是大半截身子入土的那种。

万一突然寄了,而公子发和公子考的争斗还未分出胜负,为了稳定成周的人心,那么必然是吕尚出来主事,以相父主持大局,然后立新主,这个新主可以是他姬发,也可以是姬考,甚至可以是任何人。

如果吕尚毫无一丁点的私心,那么他会选择依从姬昌的愿望以姬发为周伯,即便如此,都还有问题,那就是吕尚的政治主张和理念与姬发是一路人吗?如果是的话还好,如果不是呢?他可以立姬发也能立更合拍的姬考啊!

这还是建立在吕尚没有私心,只为国家考虑,为公事的立场上,如果他有私心呢?毕竟相父这个位置,既是相又是父,兄弟,多可怕啊。

商使那句:吾非相,吾乃摄简直是一句魔咒一样萦绕在姬发心头。

他不免站在吕尚的角度去想,他要如何才能非相实摄,最后的答案是,要么立姬考,要么立姬旦,前者靠商军之力而入西岐,又是悖逆君主,成周诸侯必然多有意见其根基不稳。

再加上借了商王的力,哪有不还的道理,现在姬考只想着借商的力量入主西岐,可等他成了西岐之主之后,商王的力量就变成他的忧患了。

那么姬考要如何与之对抗,那就是依赖扶植他的吕尚,若是商一直强势还好,说不定会出现类似后世诸葛刘备这样的明君贤臣美谈。

但是商这个威胁没了或者商王假装这个威胁没了,那么吕尚这样大的权利,哪怕是为了自保都得摄政,何况说他如果还有这个心思的话,更是可以直接架空姬考摄政。

而姬旦就不用说了,太年幼了,幼主老臣,又是相父,尚父,那么代为执政简直是名正言顺,可是几年后,到底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