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追寻流星群起源1(第3/3 页)

很可能有一个炽热的内部,其核心的温度约8000c,和大多数已知的行星相似。海王星的质量稍大于天王星,密度稍大于天王星,而半径稍小于天王星。

海王星在1846年9月23日被发现,是仅有的利用数学预测而非观测意外发现的行星。天文学家利用天王星轨道的摄动推测出海王星的存在与可能的位置。迄今只有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旅行者2号探测器曾经在1989年8月25日飞掠过海王星。

根据王浩然的观测,海王星是一颗非常大的行星,拥有的巨大体积和质量。在海王星和冥王星相交最近时。受到海王星的引力牵引。导致冥王星外层星云中陨石被牵引出轨道是合理的。

不过还得对陨石群飞行轨迹进行研究。才最终能确定,海王星牵引出陨石群后,陨石群到底是受到了来自太阳的引力吸引,还是其他行星的吸引,这个目前不得而知。

王浩然认为,除了,太阳外,最有可能影响流星群飞行轨迹的应该是木星或者土星。

要知道这两个行星可是超大行星。尤其是木星,木星是太阳系内最大的行星。而土星是太阳系内第二大行星。

乔治博士发现流星群的位置在冥王星,冥王星距离地球这么远,陨石群想到达地球飞行轨迹需要途经多个行星的轨道。其中就包括引力最大的木星和土星,为什么这些引力比地球更大的行星没有吸引住陨石群。

不过目前新闻报道的消息,并没有明确说明第二批陨石也来至冥王星。只是报道了在冥王星背面发现了陨石群,并且已经撞击了地球。而第二批陨石群会在今晚10点左右到达地球轨道。

那么可以理解第二批陨石也是冥王星发现的,毕竟新闻报道了说陨石群分两批,但是王浩然知道,陨石群分了两批就不可能是同一个陨石群。王浩然没有国家机构的准确消息。所以已经没法在推断下去。

他也认为陨石群是来至柯伊伯天体,他现在担心的是为什么会有陨石群来到地球,地球周边的陨石群会不会攻击地球。

王浩然目前还弄不清楚为什么陨石群没有被土星引力捕获。

他之前还以为陨石群是地球轨道外的周边陨石群,也可能是土星木星,或者也可能是海王星的轨道外的陨石群。当然最有可能的是来至小行星带的陨石群。

小行星带是太阳系内介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密集区域,98.5%的小行星都在此处被发现,已经被编号小行星有120,437颗。由于小行星带是小行星最密集的区域,这个区域因此也被称为主带。

小行星带距离太阳约2.17-3.64天文单位的空间区域内,聚集了大约50万颗以上的小行星。这么多小行星能够被凝聚在小行星带中,除了太阳的引力作用以外,木星的引力也起着作用。

小行星是指太阳系内类似行星环绕太阳运动,但体积和质量比行星小得多的天体,绝大多数的小行星都集中在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

小行星一般被认为是由太阳系形成时期的微行星演变而来,是发现数量最多的太阳系天体,太阳系内已有颗小行星被确认(包含外海王星天体),其中约57%已有正式编号,但这很可能仍仅是所有小行星中的一小部分。受到2000年代以后观测技术进步以及观测任务渐多的影响,已发现的小行星数量每天都在持续增长,如今每个月都能有多达数千颗新的小行星被发现。

到1990年为止发现的最大的小行星是谷神星,但2001年后,在柯伊伯带内发现的一些小行星的直径比谷神星要大。比如创神星直径为1280千米,阋神星甚至和冥王星差不多大。最大型的小行星开始重新分类,被定义为矮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