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9章 【寄人篱下】(第2/4 页)

大世争锋 水鬼游魂 950 字 2024-02-22 08:23:57

没有多大的关系。这也是为什么‘皖系’其他督军都因为段祺瑞的倒台,相继从地方上退隐,只有卢永祥还留在官场。

作为‘皖系’的独苗,也是如今唯一的统兵大将,将来一旦曹锟倒台,他将成为段祺瑞最仰仗的左膀右臂,将面临和奉军抢食,和直系残余势力作战的先锋。

而那时候的局势,并不会比现在好多少。

至少,卢永祥是这么认为的,毕竟‘皖系’的辉煌已是过去,段祺瑞只能依附张作霖才能重新进入中枢。‘皖系’的势力将受到‘直系’的压制,奉军的排挤。到那时候,留给卢永祥的生存空间依旧是在夹缝里生存,并不会比现在好多少。

他之所以对段祺瑞还不离不弃,就是还那份提拔的人情。一旦他认为无力支撑的时候,他会毫不犹豫的选择退隐。

王亚樵是卢永祥看中的人才,并不是王亚樵有带兵的才华,而是这个人有远见,有文化,也有能力,三教九流中也有很高的身份,在孙大先生和王学谦面前都能说得上话。王亚樵是卢永祥给自己留下的一个备用的退路。

假如奉军真的咄咄逼人,让‘皖系’在收获胜利的时候处处受到排挤,那么联合‘国党’和浙军是卢永祥能够做的,也是只能做的最后一件事。

夏兆麟看着在房间里踱步的卢永祥,后者显然犹豫不决的在心里盘算着:“他还是准备走?”

“大帅,要是你准备留下他的话,还有办法。”夏兆麟就等着这句话,王亚樵这个人有弱点。人有弱点很正常,是个人都基本上有这样那样的弱点。

而王亚樵的弱点是重感情。

这其实不算是弱点,王亚樵是带兵的将领,不管他之前是做什么的,可如今的身份是一方小诸侯。他要是不对自己的部下好一点,凭什么让他们追随他,给他卖命?

卢永祥来了性质,挑眉问:“哦,说说你的想法。”

夏兆麟面颊在灯光下映出一片绛红,当然不是因为羞涩,而是因为酒精的作用,可心里却异常的活跃。这醉酒的人都这样,脑子异常清醒,可是就是身体不听使唤。好在卢永祥也没有怪罪夏兆麟的丑态,让他勇气倍增:“大帅,既然王亚樵这人重感情,大帅何不将第3师的军官都扣下来?”

“都扣下来?”卢永祥背着双手踱步沉思。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按照他对王亚樵的理解,一旦自己的弟兄们都被扣,他就是想走,也不会再提出来了。

可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双方都撕碎了脸皮,其实对谁都不好。唯一的好处就是,卢永祥可以维持兵力不减的一个假象而已。

尤其是江苏新编第3师的兵源也好,军官也罢,都大部分来自于‘斧头帮’。

更贴切的说是来自于受到‘斧头帮’控制的江浙沪三地的码头工人,‘斧头帮’的生意主要是运输,并不搀和收益很高的灰色地带,所以帮派人数惊人,可财力不能和青帮、洪帮,这些老牌帮会相比。而卢永祥看中的并非是‘斧头帮’的财力,而是他的人数。

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斧头帮’从建立之初的号称7000帮众,发展到如今的十多万人。不同于其他帮派的良莠不齐,‘斧头帮’的成员基本上都是离乡背井的青壮年,码头上扛包的工人。

十万青壮,对于一个执掌一方政权的地方军阀来说,意味着什么,不用赘述。

当初许以王亚樵高位,并非是卢永祥对王亚樵在暗杀,帮派组织等方面的赏识。说穿了,卢永祥就是眼热‘斧头帮’的十万青壮。这些来自于皖北,河南等地的青壮,基本都是因为家乡受灾才离乡背井,来到码头讨生活的。能吃苦,认死理,这种吃苦耐劳的青壮在北洋大部分高级将领之中,都有很高的评价。

甚至北直系老将王怀庆招兵只招老实巴交的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