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页(第1/2 页)

因此,在整个上海都风雨飘摇,所有公司都在削减开销、缩紧战线的时候,我们却比谁都忙。甚至公司不仅没有裁员,反而为了即将到来的崭新刊物而组建了新的团队。别人对我们临渊羡鱼,然而我们冷暖自知。这究竟是世纪末日般的饮鸩止渴,还是釜底抽薪的背水一战,谁都说不清楚。大家都像是被突然赶上钢丝绳的小丑,战战兢兢地往前行走着,谁都不敢轻举妄动,以免全军覆没。倾巢之下岂有完卵,尽管公司还是维持着运营,没有从我们的薪水方面缩减开支,但是,在这个cpi指数就像是一个发烧的胖子胳肢窝下的温度计般猛蹿不止的时代,不加薪就等于是扣钱了。 就连kitty最近也不再疯狂地购买高跟鞋了。要知道,她以前最羡慕的就是蜘蛛了,她一度想要在肩膀上弄一个蜘蛛的文身,面对我的困惑,她说:“因为它有八只脚啊!每天能穿四双不同的高跟鞋!”我讽刺她:“那你去羡慕蜈蚣好了!”她严肃地拒绝了我的提议:“不行,那我会破产。”公司甚至有人开始带盒饭来上班了——要知道在以前,《e》只有两种人,一种是不吃饭的人,比如kitty为首的那帮死瘦子,一种是只要吃饭就可以开发票报销的人,比如以顾源、顾里为首的那帮死总监。既然做不成穿金戴银的饿死鬼,那么至少也别变成皮包骨头的穷光蛋吧——多吃一点,至少气色看起来红润,面相不至于格外带衰。 然而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过得捉襟见肘。总有一些人,是上帝的宠儿。我以前一直将这个标签贴在宫洺、崇光,或者顾源、顾里身上。我从没想过有一天,我会把这个词语放在南湘头上。她可以是“薄命的红颜”,可以是“悲伤的灰姑娘”,可以是“空谷幽兰谁人知”,可以是“空山关外清弦月”,但她怎么都不可能、也不应该是“上帝的宠儿”。可我错了。南湘对艺术品市场的了解和她自身对艺术知识的强大储备,让她在新杂志的筹备过程中如鱼得水。在近乎完美地完成了几项统筹工作之后,她就已经从美术助理晋升为美术主管,然后前几天,我刚刚听说她变成了新杂志的运营总监。她就是那条翻身的咸鱼,她就是洛阳的贵纸,她就是那条跃过了龙门的鲤鱼,大摇大摆地从浦东游到了浦西——更何况她背后有一个掌握着公司一大把股份的男朋友作为坚强后盾。 进入《e》已经三年多的我,现在行政级别比南湘还要低。尽管我和kitty都算是特例,手上的隐形权限非常地大,毕竟我们都是皇帝身边的人,就算吹不了枕边风至少也能嚼舌根。但是在台面上,南湘是凌驾在我们之上的——至少叶传萍召开的每周例会上,有属于她的一把椅子,而我,只有在宫洺需要咖啡的时候,才有资格推开那扇紧闭的大门。 每一周,我都端着一杯咖啡,在众人无视我存在的目光下,走进那间会议室,领受为我特别定制的羞耻。我从来不敢抬起眼睛朝南湘看过去,因为我不知道迎面而来的眼神,究竟会带着什么情绪。我也不敢看向顾里,因为我知道她眼里一定会是,充满同情的目光。 我更加不想去看顾源,不管他眼神里对我是什么情绪,我都不想看。我恨死他了。 生活就这样日复一日地过着,没有太多的惊喜,也没有太多的悲伤。因为我们几个人只要不在一起,似乎上帝也没有了看戏的欲望,我们的生活仿佛从钱塘江大潮一样波涛翻滚的状态,终于变成了死海一样的波澜不惊。我,南湘,顾里,顾源,我们四个维持着这样每天抬头不见低头也不见的生活,尽管我们每天几乎有八个小时,都在同样一个四面围墙的空间里活动着,有时候距离近到彼此都能闻见对方身上的香水气味。 这段日子里,有线电视台又开始重新播放起了《老友记》,我们几个当年都是《老友记》的死忠粉丝。但是美国已经播放到了第六季的时候,上海才刚刚开始引进第一季,那时候还没有那么多网上资源,更没有层出不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