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深夜鼓声(第3/4 页)

是僭越、大不敬之罪,论罪可诛族,最轻也是流放铁岭卫。史家两位侯爷在漠北立下大功传出去,恐军心不稳啊!”

阿房宫是什么地方?

那可是始皇帝的宫殿,史家作为臣子竟想着住进阿房宫,想干什么?

虽说朝廷有议贵制度,但并不包括这样的重罪。

朱武城有些烦躁了,伸手去端御案上的茶,反将茶碗碰翻了,茶水流了出来。

董山连忙拿起了御案上的抹布,轻轻地擦了起来。

朱武城一掌击在御案上:“这个老不死的!”

董山:“陛下”

刘文彬三人都是一惊。

朱武城咬牙道:“他这是冲着朕来的!他这样做表面上是对着忠武侯他们,其实就是挑事,想凭着一个莫须有的罪名迫使军方改变立场,至少不会再支持朕。”

一片沉默过后,刘文彬说话了:“陛下,还是让忠靖侯上请罪折子吧!”

朱武城:“哦?”

刘文彬又叹了口气,说道:“臣是杭州人,早年游学之时便听闻过,这样的事情说不清,但也不易查,毕竟没人愿意真的去戳破他,就是衍圣公开口了,也要讲究真凭实据。所以,只要忠靖侯上个认罪折子,说是家族子弟不孝,陛下略作惩处即可。”

韩俊说话了,声音很轻:“不能这样办,只会授人以柄这样的事,一旦沾上了,甩都甩不掉,何况那些人也会追着不放的。”

顿了顿,“不若,先静静地看,看他怎样对付忠武侯,怎样将军方拖下水。再说了,军方几位不会坐等着挨打不还手的。”

这话一说,刘文彬和李守中都望着朱武城。

朱武城眼一亮,接着轻轻地点了下头。

“启奏陛下,左安门传来了急报。”外间传来了午门当值大太监的声音。

“进来吧。”

大太监低头哈腰碎步走了进来,在御案边跪下了。

董山:“说吧。”

大太监:“启奏陛下,忠靖侯史鼎出城了,看方向是去了立威营大营。”

朱武城眉头一皱,问道:“就他自己?”

大太监犹豫了一下,答道:“忠靖侯是乘坐的马车,他身上带有兵部关防的军令,守军并未对马车进行检查。”

刘文彬和韩俊、李守中交换了一个焦虑的眼神。

朱武城愣了一下,淡淡道:“朕知道了。”

“是。”大太监叩了个头,低头哈腰又退了出去。

刘文彬:“陛下,北海郡王在兵部当值,不若将他请来?”

“不用了。”

朱武城头一抬:“既然他带有兵部关防的军令,肯定有紧急军情需要处理,朕相信老国公他们。”

此言一出,在场的人都怔住了!

朱武城站了起来,对三人说道:“既然衍圣公是天下读书人的老师,你们也犯不着有什么忌讳都去,明儿一早都去探疾问安。”说着向后殿走去。

刘文彬、韩俊和李守中这才站了起来,走了出去。

大殿内已经静谧无声。

不知过了多久,后殿传来了一阵脚步声,董山走了回来,大声道:“还点着灯干什么!是不是打量着宫里有花不完的钱!”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外殿当值的几个太监都走了进来,躬身道:“老祖宗。”

董山:“还愣着干嘛!”

开始都是一怔,当值大太监立刻明白了,向众人低声喝道:“熄灯!把蜡烛、灯笼都熄了!”

一片吹灯声中,一盏盏灯笼烛台都被吹灭了。

两个小黄门提着灯笼站在后殿门口,昏暗的烛光照得大殿朦朦胧胧,董山站在那里又说了一句:“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