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皇帝的疑心(第3/4 页)

金致秀叫了两碟菜、一壶酒在那儿自斟自酌,一双眼不时地暗中打量着楼下,大街上,两边已经站满了人,都是等着看热闹的。

今天是他进京的第三天了,除了当日见到了礼部尚书陈祖荣外,就再也没有见到任何的大明高官,准备了一夜的资料已经被兵部的官员取走了,临走时只留下了四个字——等候召见,一想起朝鲜的百姓正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就心急如焚,清早便赶到了礼部,好容易才见到了礼部左侍郎李楠,从他口中得知了一些情况:

皇帝身子不适,近几日肯定不会召见自己;兵部正在对南疆的大战进行推演,暂时没有精力理会女真人对朝鲜的骚扰,不过兵部尚书已经命人开始整理自己交上去的资料了,这算是个好消息了;内阁原本打算今日召见自己,却因为突然冒出的大案不得不推迟,至于何时可以召见自己,李楠只给了三个字——等通知。

想到这里,金致秀苦笑了笑,自己原以为明朝的高官是在故意躲避自己,没想到他们是真的忙,而且忙的都是大事,相较与这些等着看热闹的百姓,他从李楠的口中得知了这个案子的一些情况,明朝的地方官竟然在雪灾中贪墨了数十万石的赈灾粮,若不是从礼部左侍郎的口中说出,他根本不敢置信,这不是几千、几万石,而是几十万石,这都赶上朝鲜荒年全国的粮食产量了,就是丰年,将米和大豆一起算上也不过两百余万石。

一丝苦笑掠上嘴角,李楠还告诉了他一个消息,大明拿下安南国后每年可以得稻米一千余万石,难怪明朝非要灭了安南国,金致秀将酒杯往桌面上一蹾,脸色暗淡下来,也不知国王能否撑到天兵的到来,或许,王室已经在来大明避难的路上了吧!

看着一席,喝得酒酣耳热的明朝百姓,金致秀怔在那里,他的脑子里立刻闪过一个念头:“若是朝鲜真的属于大明就好了!”

这时,乎听外面人声喧哗:“快来看呀!快来看呀!”

金致秀倏地站起身,睁大了眼。

官道上出现了押解囚车的车骑马队,骑在最前面的是风尘仆仆的贾琏,护在两侧的是贾珝调给他的锐士营骑兵,押在中间的是十一驾囚车。

围观的百姓们立刻轰动起来。

有人一眼就看出来了:“是当官的!”

更有人认出了大兴县令:“是大兴县令!哟,怎么连师爷都被抓了!”

围观的人群立刻炸了锅,无数颗头拥了过来。

“皇上要杀人了!皇上要杀人了!”

一个老汉更是语出惊人:“杀人?整个县衙都被端了,这是要兴大狱了!会死很多很多的人!”

沉重的车轱辘在砖地上慢慢地向前滚动,大兴县大小官员被逮拿进京的消息不到半个时辰便传遍了神京城!

大明立国两百年,捉拿犯罪的地方官员进京已是司空见惯,然而这一次如此大张旗鼓的逮拿整个县衙的官员进京实属罕见,就连外聘的师爷也不能幸免,这让所有人看到了朝廷的决心,要挖根了。

看着远去的车队,金致秀醒过神来,又想起李楠的话,明白自己拜错了菩萨,兵部掌握在齐国公陈瑞文、北海郡王牛继宗以及忠武侯贾珝的手中,前两个都有公务要忙,而这位忠武侯恰好因为前一阵子护卫皇帝前往皇陵在家休假,能贴身护卫皇帝陛下,说明他非常得皇帝的信任,另外他还听说了,这位忠武侯的姐姐是皇帝的妃子。

想到这里,金致秀便不再犹豫,转身往楼下走去。

水溶坐在书案前,默默地翻阅着面前的书。

管家和侍卫长走了进来,悄悄跪倒,默默地候在那里。

半晌,水溶才抬起头,将书合上,“失手了?”

管家连忙叩头答道:“回王爷,大兴好些地方被水淹没,咱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