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这下真发了(第1/2 页)

重生之乘风而起 二子从周 451 字 2024-06-10 08:52:09

想到上层那些木头箱子,周至感觉今晚可能就是解开苏家这个传奇长辈秘密的时候。

沿着木梯爬到上层,周至开始将箱子一个个清理和搬运到客厅里来。

这些箱子里边有罐头,压缩饼干,还有茶饼和红酒,其余则是书籍,报纸,信件。

其中有三个比较大的箱子,周至将之打开,里边全是卷得规规矩矩的卷轴,以及没有装裱过的字画原稿。

那些书籍都是民国时期的出版物,报纸都是当时国府的官方报纸,不过有些地方都给用红墨水拉起的竖线加以强调,从划线的内容来看,都是关于时局的分析,国府报纸上头都是“转进”,“大捷”一类的好词儿,不过周至一按照时间来对比,就笑得不行,分明是打了大败仗以后的粉饰太平。

还有不少是反应川中军阀们的新闻,也给拉了红线,说明读报人对这两类新闻非常认真。

书籍则是当时的一些杂志如《良友》之类;小说也有几本,翻译的法国小说,译者名不见经传,翻译质量比较糟糕;还有就是国内作家如张恨水,张爱玲的小说。

这些东西让周至很失望,这都是些啥呀,纯粹就是用来打发无聊时间的玩意儿,这个幺外祖祖就连藏在密室里头的东西,都把心迹藏得死死的,感觉都成他骨子里边的本能了。

将这些东西草草翻了一遍,没有什么有价值的情报,周至转而将希望寄托在那些信件上。

这些信件都是幺外祖祖收到的和当时各界人士往来的信件,周至倒是在其中发现了不少声名赫赫的大人物。

不过信件的内容多是一些琐事,虽然有趣,但是并不算特别的重要,比如孙夫人的一封回信,应该是回复他委托寻药之事,说是那药已经命人在沪上一家德国医院里找到,已经在路上了,同时还要他好好保重身体。

还有不少回信是表示感谢的,北方沦陷后很多文化界文艺界的人士迁来西南,一时间生活上遇到些困难,幺外祖祖都是能帮则帮,这些人没法还账就用自己的藏品相抵,或者直接创作书画相赠,不论高低大小,这个幺外祖祖都是照单全收,毫不计较。

周至算是见识到了民国袍哥红花大棍的“朋友圈”,政商文武那是知交满天下,好些文化界大佬的信笺都可以和周至从王老爷子那里继承过来的信笺相提并论,本身就价值不菲。

不够这些信件对于研究幺外祖祖为何暗助革命依然没有什么价值,信件内容都是人情往来,虽然藏于暗室,却没啥不能见人的。

看来这个迷是永远解不开了,周至最后将目光落到了那三箱书画上。

因为环境非常封闭干燥,恒温恒湿,这三箱书画保存得非常的完好。

周至将里边的卷轴取出来,先大约检查了一下,发现都是清代到民国时期的画轴和绫边。

挑了一幅来打开,却是一幅白鹘图,画面上方是一支苍松,下方的背景是山石瀑布,而画面中上部一头白鹘抓着松枝向左顾盼,乌溜溜的大黑眼珠分外有神。

图上还有一篇讲解鸷鸟的文章,以白色海东隼为天下第一品,画面周围盖满了十多个大大小小的印章。

周至见到一枚印章上的“太上皇帝之宝”和那篇文章后写的小字“臣翁方纲书”,就不由得吹了一口口哨:“发财了!”

翁方纲是乾隆十七年进士,官至内阁学士。生平精研经术,博览多闻,于金石谱录、书画辞章之学皆能抉择精审,被称为清代“四大书家”之一,还是乾隆皇帝的鉴藏顾问。

关于他书法的传说很多就如神话一般,比如据说他可以在一粒胡麻上书写七个汉字。

《四库全书》开馆,翁方纲入馆负责校办各省进采书籍,顺带着干自己的私活,写下《两汉金石记》等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