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五十六章 桓侯庙(第1/2 页)

重生之乘风而起 二子从周 451 字 2024-06-09 22:20:02

石宝寨附近,还有个皇华城遗址,和夹川的神臂城一样,也是宋元战争中南宋江防工程的一部分,不过这是所有山城中,唯一的“岛型”城址。

南宋咸淳元年,忠州因为是度宗潜藩,而升成了咸淳府,把府治移到了这个岛上,并且更名为“皇华”。

不过在三峡工程中,这个只能算作边角,主要是先把要被淹没的那部分区域拿洛阳铲探一遍,具体地深入掌握了城址布局结构和沿革变迁,现在都还轮不着做。

因此基金会都没有去那个岛,而是直接继续沿江而下。

沿路经过万县,云阳,就可以抵达三峡正式的入口——奉节。

万县的历史非常久远,夏朝属梁州之地,商周,为庸国境域。春秋战国先后属于巴楚。

到了宋代,这里先后属于峡西路、川峡路、夔州路。开始成为巴蜀门户,变成“万商汇集,百舸争流”的繁华之地。

不过属于“三峡库区文物抢救保护工程”的,在这里只有一个武陵镇的天丘墓群,一个唐初刺史冉仁才夫妻合葬墓。

现在已经出土了东汉灰陶庖厨俑,唐代青瓷胡人武士俑,战国虎纹青铜戈、东晋龙饰石磨扇、王氏“日入千万”铜方壶等珍贵文物。

但总体来说万州在这方面的工程量不大,周至一行只在考察船上听取了文保所的大致介绍,连船都没下,不过从他们的嘴里,也了解到这个地方的重点不在文保工程,而是接纳移民。

去年国家正式颁布了《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标志着三峡移民的开始。

这是一个历时十七年,迁徙移民一百三十一万的巨大工程,其时间跨度之长,任务之艰巨浩繁,在中外水利建设史和工程移民史上前所未有。

在这里周至一行了解到,最终这上百万移民里,大多数是后靠安置和本省安置,还有一些会迁到了鲁、苏、沪、浙、闽、粤等经济较为发达的沿江和沿海地区。

而处于库区腹心地带的万州,将计划接纳动迁人口二十六万多人,移民规模占到了渝州总量的四分之一、库区总量的五分之一,会成为三峡移民的第一移民大区。

现在当地干部个个忙到飞起,因此周至他们都不好过多打扰,听取汇报后匆匆离去。

云阳就不一样了。

云阳和万县的历史差不多,但是云阳的重要文物实在是太多了。

这里列入《全国文物分布图》的古建筑、古遗址、古墓葬、石刻造像等文物就有一百四十五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一处,省级保护单位三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十六处。

而且大多都处于淹没线以下,需要抢救性发掘或者迁移。

其中最大的动作就是张桓侯庙,将实施远距离整体搬迁。

“楼台高倚凤凰山,英烈勋名未易攀。天下三分扶汉室,军中一怒释严颜。蜀江波暖沙鸥浴,楚寒风清战军闲。千古传布能重土,长留香火翠微间。”

张桓侯庙在民间被叫做张飞庙,但是其最早的名称,其实是“显忠庙”。

张飞有“身葬阆中,头葬云阳”的传说,据说三国时期,关羽败走麦城时,张飞正驻守四川阆中,惊闻噩耗后急令部将在三日之内挂孝出征,为关羽报仇。

部将范疆、张达不能如期复命,又惧张飞虎威,遂趁张飞醉卧之际将其杀害,并取下头颅直奔东吴,将头颅抛入长江。

当天傍晚,一老渔翁在捕鱼时捞起了张飞头颅,还有一罐黄金,梦中受张飞之托,将其头颅葬于云阳县城对岸的飞凤山麓,那罐黄金,就用来邀集穷苦百姓修起了最早的庙宇。

因为张飞大义大勇,历来为百姓敬仰,这个庙修起来以后,每逢农历八月廿八张飞生辰的时候,大家都会纷纷前来举行祭祀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