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六十八章 大发现(第1/2 页)

重生之乘风而起 二子从周 451 字 2024-06-09 22:20:02

除了故事,巫山还有一处风景绝佳的地方——号称“小三峡”的大宁河河谷。

大宁河谷滩多水浅,考察船是上不去的,不过有市里文化单位打了招呼,负责带队的当地带客导游自然会安排得妥妥当当。

不过周至没有去,他有自己的任务,巫山有一处重要的文明遗址等着他去探访。

大溪文化遗址。

大溪镇位于瞿塘峡东口,大宁河宽谷岸旁,因为镇西有一条溪河,注入长江。因其水色如黛,名曰黛溪。

在古音里“黛”“大”同音,加上汛期水势浩浩,大家叫着叫着,就把它叫成了大溪。

从五九年到七五年,川博等单位组成联合考察队,对瞿塘峡东口长江南岸与大溪河交汇处的三级台地进行了三次发掘,发掘总面积五百七十平方米,清理墓葬两百多座,出土文物一千两百多件。

随着考古发掘越来越多,学界发现这里的文化遗址遍布三峡乃至延伸到洞庭地区,文化年代距今约五六千年,属母系氏族晚期至父系氏族的萌芽阶段,是长江流域原始社会古文化遗址中,年代最早的。

如今学界基本已经确定大溪文明乃是我国长江流域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母系社会的重要遗迹,郭沫若亲自把其称之为'大溪文化'。

许多东西现在还堆放在巫山县文化馆的库房里。

三峡工程开始前,这里当然是抢救性发掘的首要地区。

如今已经是蜀省博物馆副馆长,长江新石器文化研究权威,研究大溪文化时间最长的研究者盛兆明,是今年考古工作组的组长。

盛兆明从二十郎当岁大学毕业开始,就跟着导师一起发掘大溪遗址,到现在已经研究了四十五年,到现在已经六十七岁,可以说跟大溪文化打了一辈子的交道。

“你怎么知道酉酬水电站工程库区会有重大发现?”盛兆明看着面前这年轻人,急于解开这个谜团。

“盛教授你好,这是我从老家带来的两瓶风湿酒,可内服可外用的。”周至从书包里摸出来两瓶酒放在桌上:“长年在三峡地区野外考古作业,风湿都成职业病了。”

“谢谢你了小周。”盛兆明将酒接过:“来坐坐坐,告诉我你怎么知道酉酬水电站工程库区会有重大发现?”

周至坐了下来:“盛教授你简直高看我们了,我们怎么可能预先知道酉酬水电站工程库区,会发掘出一个至今最大的大溪文化遗址?”

“那之前的考古计划里,你们为何将这个地区列为重点地区?”

“这里边有些误会,基金会的本意并非如此。”周至解释道:“当时制定出计划的时候,基金会有一个原则,就是将对三峡工程淹没区下的重要地区进行抢救性发掘的前期考察。”

“看过计划以后我就觉得这样地点不该仅仅只限于三峡工程淹没区,而是应该将全流域的水电建设工地、淹没区,都纳入进来。”

“当然了我们不能干涉国家的工程建设,但是我们能够做到对于发现文物的工地,给与相应的补偿激励,提高大家上报发现的积极性。”

“酉酬库区的大发现,其实就是在这两条补充意见发挥了作用,所以要说功劳,巫山县文保工作者们将制度宣传得到位,才是最大的功劳。”周至笑得都不行了:“怎么传来传去,成了我未卜先知了?”

其实他的确是未卜先知,上一世酉酬库区大发现是发生在两千零七年,因为那次大发现确立了大溪文化作为长江文明发源地的地位,各方报道还是比较多的,给一向比较关注这些的周至,留下了深刻印象。

等到这一世真正在深层次接触到这些项目之后,才知道考古项目其实是持续时间非常长的大系统工程,以大溪文化的考古工作来讲,从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