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争功(第1/5 页)

千山记 石头与水 394 字 2024-03-09 04:14:11

第221章 争功

谢莫如一回帝都,帝都立刻风云激荡。

不知多少人就胡太后与谢莫如的对话做出无数的推论与分析,当然,这些人推论与分析的结果是什么,就是各方私事了。

倒是胡太后还对谢莫如的话做出回答,譬如回一句“老老实实在家带孩子,谁稀罕怀疑你”或者“你要心里没鬼,别人会怀疑你”啥的,既威风又霸气。当然,这是胡太后自己的感觉。胡太后挺想就谢莫如的回答做出还击的,奈何她皇帝儿子总找她谈心,胡太后看在儿子孙子重孙子的面儿上,只得暂忍下这口恶气。胡太后私下与闺女文康长公主报怨,“自从辅圣死后,哀家还没这样憋气过。辅圣是哀家的小姑子,与咱们皇家有功,哀家忍她倒罢了。”

胡太后是不会承认当初见辅圣公主如老鼠见了猫一般的,她老人家憋气道,“忍过了辅圣,魏国夫人多少年不进宫来给哀家请安,她的供俸赏赐,哀家每年也是拿上上等的给她,没少过她半分。到现在,哀家这把年纪,还要忍辅圣的外孙女,这可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胡太后说着话,觉着自己这辈子处长就叫辅圣公主给克了呢,深觉不服,她又不是个能存事儿的人,见着闺女就啰嗦起来。

文康长公主道,“母后您可真是想不开,这都是不相干的事。魏国夫人就是愿意一天三进宫,您愿意见她吗?就是闽王妃也一样,起码她帮老五把内闱打理的妥妥当当,孩子们教养的也不错,您不是特稀罕大郎他们么。”

“那是!”

胡太后理所应当的道,“哀家的重孙,哀家能不稀罕!”

“不看僧面看佛面,又不是要每天见面,彼此和气些,也就算了。过日子,可不就得糊涂着过么。”

就谢莫如的问题上,文康长公主没劝过她娘一千遭,也劝了九百九十遭了。

“只要她不在哀家面前来讨嫌,哀家才懒得理她。”

胡太后又道一句,“早知她这样,当初真不该叫小五娶她!”

文康长公主眉心紧蹙,眼神带着压迫,低喝,“母后!这话岂能轻言!”

“就跟你一说。”

胡太后只是随口一句话,并未当真。文康长公主却是要愁死了,别人都是柿子挑软的捏,她这娘不知怎地,就杠上了谢莫如这硬茬子!老话都说,宁欺年老,莫欺年少。谢莫如不是简单人物,自从谢莫如嫁了五皇子,一向在皇室不显山不露水的五皇子,就逐渐出类拔萃起来。谢莫如这样的野心家,等闲岂是好得罪的。

文康长公主再三要求她娘不准再说此话,直待胡太后连声应下,文康长公主方忧心忡忡的出了宫。文康长公主对谢莫如没什么恶感,更何况她家一条腿已站在闽王船上了,文康长公主担心的还是自己老娘,长期下去,如何是好?

谢莫如并未将胡太后放在心上,因是刚回帝都,她与五皇子连续几日进宫,五皇子是去昭德殿议事,谢莫如带着孩子们与孩子们的伴读去苏妃那里,因为小伴读们都是头一遭进宫,算是让他们先熟悉熟悉。

苏妃性子温柔,预备了许多好吃的点心果子给孩子们吃,让侍女瞧孩子们玩耍。谢莫如与苏妃说些闽地或帝都的事情,轻轻快快的便能消磨了一日去。五皇子时而过来淑仁宫用午膳,时而是与穆元帝一道过来,穆元帝瞧着皇孙们,道,“再休息几日,就叫大郎他们去念书吧。”

五皇子自是应下。

见大郎二郎三郎都带着自己以前的伴读,四郎五郎也到了启蒙的年岁,穆元帝就给四郎五郎每人指了两个伴读,皆是当朝显赫人家子弟。

四郎因为自己也要上学了,还很有责任感的叮嘱一下妹妹要好生照顾最小的弟弟六郎,昕姐儿正大为不爽,问母妃道,“母妃,我同四哥五哥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