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顾小妹(第3/8 页)

七零之改嫁死对头 松鼠醉鱼 131 字 2024-02-18 06:52:27

也确实不忙,一个月白班是十五天左右,另有三天出诊班,还有五六天的夜班,医生之间可以互相换班,白班和夜班能连着一天上,上班的时候,只要没有病人,就能在卫生院里随便溜达,种种花,养养草,给菜地浇浇水,十分自由。

展艾萍抽空把房子加固了一遍,又自制了一个摇摇躺椅,在门口搭了个伞棚,中午躺在摇摇躺椅上睡午觉,周医生瞧着可眼热了,请她帮忙做一个。

周医生跟妻子孟小云道:“展医生医术还看不出来深浅,但是这木工活真没的说。”

孟小云:“这不就跟治骨头一样吗?我看你那书上写的骨科手术,不就是当个木匠吗?展医生是大城市来的,肯定学过这种骨科木匠术……”

周医生:“……”

孟小云:“你咋就不会木工呢?”

周医生险些一口气提不上来:“你个娘们你懂什么。”

卫生院里日常接待的病人,大多只是普通病人,没有太多疑难杂症,周忠华观察过展艾萍的用药诊疗,确定她是个靠谱的,渐渐的放松了。

轮到了出诊的日子,周忠华把展艾萍叫上一起下村里,他搓了搓大拇指和食指,跟她道:“带你去搞点外快,给医院创收。”

展艾萍有点好奇去搞什么外快,但她想让熟悉的人带她下村里,熟悉各处村干部和大队委员会,周医生明显就有这个人脉。

山里人或多或少是有点排外的,或许是热情好客,但你不能平白无故说自己是新来的医生,要给人治病,人家见你这么年轻,谁信你啊?若是病人不配合治疗,再好的医术都白搭。

医生这种活,还真就是,年纪越大,越容易让人信任。

“行啊,周医生,我就跟你身边了。”

展艾萍跟周忠华一起下村里,周忠华还真就是附近十里八乡的眼熟人,一路上不少人跟他打招呼,还有人问起展艾萍,“哎,这位是?”

“这是我们卫生院新来的医生,展艾萍。”

像周忠华这种眼熟人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能随便蹭车,一路上蹭人家的拖拉机,蹭人家的牛车,完全是靠“脸”刷卡上车。

“周医生,下村里啊,我捎带你一程。”

展艾萍确实羡慕:“我什么时候才能有这么个待遇。”

周忠华十分得意:“你要混成我这个名气,你慢慢混吧,估计得要三五年。”

这小年轻还想学他,慢慢熬岁数吧。

这医生啊,治病救人,确实社会地位高,被人尊敬。

“十里八乡谁没听过我周医生的名号。”

展艾萍:“……”

他们坐着牛车到村寨里,展艾萍可算是明白了周医生口中的“外快”,她以为是去给人治病,结果村里人把他们带去了“猪棚”,这个年代人住的屋子都不怎么样,更何况的猪棚。

他们是来给母猪接生兼产前产后母猪护理。

——周医生可真是业务广泛。

大队里负责养猪的孙大强跟展艾萍道:“周医生医术高明,他还能给猪治病打针针灸呢,比那些兽医都厉害,兽医不会针灸。”

“你这小姑娘是他徒弟?跟着学学吧。”

“咱大队里养着不少猪,多亏了周医生指点。”

展艾萍:“……”

这个年代,家家户户最宝贵的财富就是猪,国家鼓励养猪,大队公社重视养猪,养猪也是农户们增收的少有渠道,一年的收成,孩子们的新衣服,就靠家里养的猪。

养别的会被打成是资本主义,唯独养猪这个家庭增收副业是国家明确支持的,鼓励一人一猪,一亩一猪,多多益善。

农户除了集体分红外,也就靠养猪这个副业增加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