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带队干部是谁(第1/3 页)

在晚上吃完饭后,大家照例在堂屋开会看书。王小野将今天自己知道的事情说出来,知道的几个人分享情报。

第一部分总结,交粮的那部分需要人脉去查,现在他们没时间打听。

第二部分,文雯是个危险人物,需要小心防范。

第三个问题……

“负责我们这个大队知青的带队干部是谁?”王小野提出自己的问题,而其他人都有点疑惑。

“什么带队干部?”武越安反应极快的询问。

“就是这个。这项制度始于1950年代,1960年以来,伴随着知青上山下乡的人数增多,干部带队这一工作制度也得 以在更大的地域内推行。主要内容在1973年8月4日 中共中央转发国务院《关于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的报告》这一版报纸里面。”王小野起身,将一张旧报纸拿过来放在桌上。

“按理来说的话,我们前面的安置费用扣去的80块钱里面,包括了每个月买报纸和学习心得的笔墨费用,我们应该每个月都有一些报纸或者配额的笔墨,但是却没有。

而且带队干部的话,他们一般是知青与地方、派出城市三方关系的协调者。我之前在市周围的下乡地点看过,有专人负责知青的接送,他们一般干完活就可以回家了,根本没怎么接触到村民。”王小野将自己看过的一些事情说出来。

“这里,由动员城市派出干部,到下放地参与知青管理,其目的在于辅助知青安置工作,维护下放知青的权益 。我们在大队里面压根就没见过怎么个人。我看大队长也不是个不能容忍别人来监督我们干活的人。”武越安指了其中的一部分。

“而且,要不是小野你拿出这份报纸来,我们根本不知道还有这样一份文件。那个文雯是72年过来的吧?”李子白指了指报纸上面的时间。

“果然是缺了一环。等分粮了,我去找一找那几个单独分出来过的,看前面文雯没有过来前,有没有报纸这些送过来。”武越安说完,确定大家都看完这一份报纸了,才将它收好叠放。

这个年代知青的带队干部,也就是负责管理每一批过来下乡知青的,通常都会到下乡的大队来住。又在意义上被称为“下放干部”,但在实际中却是受教育的对象,反而丧失了管理知青事务的权力,处于一个相对尴尬的地位 。有的地方觉得这些干部损害到了自己的“利益”,会驱赶走这些人。

文件内容(略):为了更好的开展上山下乡运动,各地带 队 干 部 的 选派管 理 都 很严格,不仅看重个人素质和业务能力,而且注重年龄和性别的搭配。带队干部主要由国家机关、厂矿企业、事业单位和大、中学校在职干部中选派 ,一般占下乡知识青年的百分之二左右 ,除了要求政治思想好,身体好 , 有一定实际斗争经验和生产知识 ,还要定量配置领导骨干和女干 部 。

(有时候,下放的人里面也会有。但是大部分政策到地方之后,这个带队干部就是大队里面的队长或者支书了。)

在实际工作中,带队干部可根据工作需要和自身政治条件,分别参加县、区、社、队的党委、支部或革委会,并担任一定 的职务 , 享受与 当 地干 部一样 的 政 治 待遇 ,参加 有 关会 议 和 阅 读 有 关 文件 。

此 外 , 带 队 干 部 实 行 轮休制 , 原 则 上 一年轮换一次 , 每年休假一个 月 至 四 十天 , 也可 以 三个月 休 息一次 , 每次12天 。 他们 的 工 资由 派 出 单位 发给 , 旅差 费 、 公 差 费 、 医 疗 费 、 休假探亲 费 等均 由 原 单位报销 。

王小野在脑海里想着文件上的内容,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