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第1/3 页)

【现代人看英这个庙号可能觉得挺不错,英明神武嘛。但任何时候,品评人物都是要放在历史背景下的,很多话大家不能明着说,像“汉皇重色思倾国”,难道还是想跨过漫长光阴说一句汉皇好色么?王朝庙号,很多时候不是看原义如何,而是用过这些名号的帝王如何。

很巧,明朝前面就有一个元英宗,在位四年,因改革朝中物议沸腾,二十一岁就被人刺杀而亡。再向上数,宋英宗赵曙,作为养子继位,因为要不要尊生父引起朝中争论,登基四年病逝。

简单来说,死得早,在位时间短,朝中有争论。朱祁镇在位时间加起来也不算短,那么这个“英”就很阴阳怪气了: 您要是也能登基四年就没了该多好啊。

至于他为什么得到这样一个评价,还用问吗?这位带着敌人试图叫开城门的天子,冤杀功臣的天子,给力挽狂澜的亲弟上恶谥,将保家卫国之人的妻女送给瓦剌人的天子,许多人要问,他何以为天子?】

历代汉皇一挑眉,对那个“重色”的评价不置可否,元稹却调侃白居易诗传后世。

朱瞻基听到最后已是失了神魂,抬头只见往日最偏宠的太子瑟缩在孙氏背后,容色惨白,一言不发。

力挽狂澜的亲弟吗?他唤人去叫朱祁钰,脑中仍回想那句“带着敌人试图叫开城门的天子”,慢慢露出一个笑。

“过来。”他说。

【朱祁镇的罪过大家都很清楚了,把祖训当耳旁风宠信王振,大明宦官专权自他而始,其次便是那场大败,一些人认为败得很荒唐,绝对是文官集团的阴谋,但要往上捋,其实早有端倪。

英宗早年频繁用兵,“大发兵十五万,转饷半天下”,又未对军事体系进行合理规范和整顿,导致卫所军人不断逃亡,军士艰难,或相聚为盗贼,或兴贩私盐,武器质量也下降得很离谱。又留不住人,又发不了钱,物质条件精神条件都没法满足,武备废弛可想而知。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朱祁镇亲征了。决定得很草率,王振怂恿他,他觉得爸爸太爷爷老祖宗都行那我肯定也行啊,花了两天时间整顿军备,带着二十多万大军和朝中大半文臣武将,雄赳赳气昂昂送死去了。

历来帝王御驾亲征的不少,只有明英宗不走寻常路,显贵如英国公、成国公、泰宁侯,文华如内阁首辅、兵部尚书、户部尚书,什么太常寺卿、中书舍人、监察御史更是一抓一大把,可以说网罗天下人才,然后通通打包送去战场。

结果很显然,大家全部死翘翘了。】

几个姓朱的皇帝怒意勃发,这朱祁镇是屁股决定脑袋吗,带着武将出征也就罢了,英国公也算武功盖世的良才,但你带着那么多文臣做什么!

户部尚书跟在身边是能随地变出粮草钱银么?监察御史带着出征是要他督促军风军容么?把他们都带着,朝廷谁来做事儿?

·

仿佛死亡点名,宣宗朝众人仿佛又经历了一次洪武逃杀,天幕每念到一个官位便有人长吁出声,各府愁云惨淡,恨不能闯入宫中问一问当今对太子的看法。

今夜闻天幕,英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我名。苦也。

【行军路线摇摆,王振指挥混乱,英宗坐视不理,直接导致了战争的失败。

八月初十入宣府,明军就被伯颜铁木儿和也先夹击,英宗和王振一面迎击,一面南绕,留吴克忠、吴克勤断后,大败。英宗又命朱勇、薛绶率三万兵前往支援,有去无回。

八月十三,英宗到达土木堡,距怀来县城仅二十里路,王振不愿放弃装有财物的辎重车,劝服朱祁镇停于地势较高的土木堡。蒙军占据水源,明人掘地无水,不攻自乱。一日后,也先假装撤退,明军求水,大乱,朱祁镇下马盘膝,放弃抵抗被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