殉葬(第1/3 页)

【景泰已逝,朱祁镇的报复却并未中止。朱祁钰信重的臣子被害,从前在迎他回朝和改立太子这些事上没有偏向他的人也被清算,被提拔的是复辟功臣,英宗认为他们才是真正的赤胆忠心。

但复辟功臣们不久便搞起内讧,互相攻讦陷害,英宗也在这一过程中感到无限疲惫,下令禁用“夺门”二字,试图将这一经历抹去。

天顺元年,徐有贞被排挤出朝堂;四年,石亨死于狱中;五年,曹吉祥反叛,凌迟。

至此,夺门之变的核心人物各自走完了剧本,只是不知天子在天顺五年得知曹吉祥反叛时,会不会想起某个正月,这位太监也是如此背主的。】

“与虎谋皮,必受其害。”朱祁钰淡淡说了一句,曹吉祥早已被拖下去处置,据说他在牢中哭喊多时,声称自己愿为景皇效力。

但背主之臣,无人敢用。

也就只有那个愚蠢的哥哥了,他大约以为曹吉祥他们是真的忠君才会拥护他复辟,但朱祁镇不曾想过,这些人当年能为从龙之功抛弃前主,往后自然也会倚仗夺门功绩骄奢自傲。

【大约失去帝位的经历让他太过不安,看哪个大臣都担心他们再有什么小心思,朱祁镇开始倚重锦衣卫,门达、逯杲为其中代表。

特务治国最没用,尤其上面坐着的还是个神经特别敏感的皇帝。校尉所至之处,巡抚镇守畏惧,朝臣行贿免灾。明史记载“无贿者辄执送达,天下朝觐官大半被谴,逮一人,数大家立破。”

时间微妙地重叠,金银美器、珠宝华服,像多年前贿赂王振一样再赠给其他人。

帝王换了一轮还是那副秉性,当权者依然是耀武扬威无德鼠辈,不是大太监也会是锦衣卫,只是再没有清风满袖的于谦。】

永乐帝叹息:“锦衣卫权势至此……”

向来好性的朱高炽也忍不住暗骂,这孙子属实死性不改,从王振到门达逯杲,掉过一个坑还要主动钻第二个,国朝臣子的家产都要当贿银送完了。

有钱能靠贿赂保全自身,那些真正廉洁的难不成只能等家破人亡么?太祖严惩贪吏才过去多少年,子孙居然已帮着养硕鼠了。

【要说朱祁镇在后世评价里一无是处,也没有,有一块金是贴在他脸上的,废除人殉制度。但要细论,该不该算他的功绩其实也很难说。

我们来复盘一下所谓废殉的整个过程:

周王朱有燉死前祈求丧事从俭,不用人殉,朱祁镇听从,下旨让妃夫人以下不殉葬,年纪小爹妈还在的夫人可以回家。但旨意下得太晚,周王妻妾们已经殉死,朱祁镇只能表彰她们贞烈。

受此触动,也为他被捕后日夜哭泣眼睛受损的钱皇后考虑,朱祁镇下旨死后不用殉葬。旨意原文是“殉葬非古礼,仁者所不忍,众妃不要殉葬”。意思很明确,殉葬不道德,我死了我的妃子们不要殉。】

李世民忍不住了:“这只是宽宥自己的妃子,自己的后事,和废除制度有什么关系?”

房玄龄思虑一番:“朱祁镇叫门之事无法抹去,冤杀忠臣更是令人痛恨,想来修史者也找不出这位英宗的长处,只能在其生平中挑拣些事迹来写。”

杜如晦微笑,毕竟坐上皇位的,还是那明英宗的儿子朱见深。

“生人殉葬已是旧俗,多年不用,那明朝却又要废殉……”长孙皇后抱着女儿开口。

如今帝王多以财物珍宝陪葬,陛下就打算将自己珍爱的书画陪入帝陵,如何又提起活人生殉,甚至成制,要帝王下旨来废除?

【一直到朱见深在位时,辽王请求自己儿子的妻妾殉葬,帝曰“先帝上宾,顾命毋令后宫殉葬,可以为万世法。”

朱见深觉得好,可以为万世法,他死之前也下令不要人殉,自此,方成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