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第1/3 页)

【说汉惠帝就避不开他的父母,封建王朝史上貌合神离夫妻之最。博主之前读书,西周生的《醒世姻缘传》里有句,断章取义一下非常符合他俩:

“大怨大仇,势不能报。今世皆配为夫妻。”

非常有意思的两口子,第一位布衣天子,第一位临朝称制的皇后,大风卷着凤鸣,跃然青史之上。

刘邦这个人,流传到后世名声很奇怪,很多人觉得他是个老流氓,捡来的老婆捡来的大臣捡来的皇位,认为他纯属运气好,项羽不会带团队只能干到死,刘邦组好三杰就在家等着捡漏,完事还把功臣杀了,这鸟尽弓藏卸磨杀驴的不是好人啊。】

刘邦才不在乎后世怎么评价他,闻言只笑:“乃公再如何,还不是建了这泱泱大汉,得了这万里江山。”

争论的前提是在意,他身为“老流氓”还能以三尺剑得天下,本就借了许多人的力,用了许多人的才,知他者自然明白,不知者也不足怪,他一个皇帝,还要奢求人人喜欢爱戴么。

高祖醉醺醺又饮一杯。

【也有许多人认可他雄才大略,和朱元璋并称得位最正的两个人,政治军事用人安民都整挺好,门门功课九十加,有手腕有人格魅力有格局,项羽那么牛都败了,没看管理员还夸他呢,封建帝王天花板啊。

两个派别争执不休,一派说刘邦这种能在逃跑的时候把孩子推下车、危急时候能让人把老父亲煮肉羹的人就是逊啊主要靠大臣能干,一派认为刘邦就是史盲鉴定器求你们多去读书,吵了很多年,刘邦的形象也就横跳了很多年。

如果一定要给刘邦贴一个刻板的标签,我个人认为应该是这四个字:政治动物。

寡恩和仁厚、泼皮和雄才,是可以在一个人身上并存的。】

“政治动物?”已在大礼议中大获全胜的嘉靖帝咀嚼了一会儿这个评价,“汉从太祖高皇帝至文景武宣,皆是杀伐决断的雄主,不以外物易,这便算天生帝王?”

自杨廷和被逐后便沉寂不少的臣子们喏喏应声,不敢看高位上玩弄权术人心无比纯熟的少年天子。

【很多人一听可能觉得啥呀,好就好不好就不好,这种“他眼里有三分凉薄三分讥笑三分温柔”的描述算什么,听起来都有点像绿江精分男主了。

但要论刘邦,就无法脱离这种集冷酷和宽仁于一体的矛盾性格。许多人认为他是封建帝王代表,正因为他是一个标准的政治机器,是“帝王”本身。

刘邦少年时和卢绾一起读书,听闻信陵君魏无忌有贤名,非常向往,但投奔时信陵君已死,他就跑去和魏无忌曾经的门客张耳一起玩,“数从张耳游,客数月”。

这一时期的投奔和游历被许多人忽略,觉得是青年无所事事的消磨,但从他向往的主人公信陵君就可以窥见一丝刘邦的政治向往:礼贤下士、厚待门客的宽仁君子。】

卢绾愣神,少年时一同进学啊……居然已是那么久远的事了。他陪着刘邦起兵于沛,一路打下来,刘邦从泼皮成了皇帝,他也当上了长安侯,随后是燕王,但故人面目却已模糊。

或者该说,刘邦看上去没有变,依然是那副自在无赖的样子,变的是帝心与臣心。

帝王屡诛异姓诸侯王,他虽有年轻时一点情分,实在算不得什么——他面对的早就不是刘季了,王座上的是皇帝。

【长大后有编制了,当上泗水亭长,开启了一段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孽缘,吕家大办宴席招待客人,吃饭的都交份子钱,交的多有VIP席位。刘邦除了嘴啥也没有,说自己出了一万钱,吕公听了大喜,奉为上宾。

完事吕公给他看面相,说这看起来就是干大事的人,不顾妻子阻拦一定要把女儿吕雉嫁给刘邦,就此成就一对至亲至疏夫妻。

这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