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第3/9 页)

细雪 谷崎润一郎 45 字 2024-02-18 06:52:39

上菊五郎(1885—1949),大正(1912—1926)以降风靡一世的歌舞伎名演员。

[56]丸平:位于京都市中京区四条大道,是有名的偶人老店。

[57]大内偶人:取形于日本天皇和皇后的一对古装偶人。

[58]外壕线:从饭田桥沿着皇居的外壕通往港区的札之辻的东京市电(现在的都电)的通称。

[59]神有电车:神户有马电气铁道的略称,从神户市内的凑川到兵库县有马温泉。

[60]彼岸:春分、秋分加上前后各三天共七天,寺庙举行名曰“彼岸会”的法会,信徒到寺庙参拜,听僧人说法以及扫墓等。此习俗印度、中国均无,唯独见于日本。

中卷

[61]宗右卫门町:位于大阪市南区,邻近繁华地带道顿堀,以最高级的红灯区闻名。

[62]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法西斯体制化,1938年4月公布的《国民精神总动员法》中的“非常时期”一词开始流行,要求国民忍受贫困、振奋士气。

[63]《雪》:流石庵羽积作词、峰崎勾当作曲的民谣,咏叹被男子抛弃的艺伎的心境,对寒冬积雪的情景表现特别出色。

[64]从奈良时代到明治初,日本上流社会妇女以齿黑为美,为日本历史最悠久的化妆法之一。

[65]戎神又称惠比寿,是日本七福神中的财神,每年1月10日举行戎神祭,此日前后开市,商家参拜戎神。大阪今宫神社的戎神祭最为有名,这里是指宣传今宫神社戎神祭的短歌,旋律独特,用三味线伴奏。

[66]严岛位于广岛湾西南,松岛位于本州东北部宫城县,天桥立位于京都府的宫津西北,称“日本三景”。

[67]金森观阳(1883—1932):活跃于明治末到昭和初的画家,出生于富山市,后在大阪居住,也以报纸小说插图画家闻名。

[68]此处三首及后文《江户土产》均为关西地区流行的三味线乐舞。

[69]文乐:指“人形净琉璃”,即日本传统的三味线伴奏说唱木偶剧的综合艺术。

[70]义大夫:在元禄年代(1688—1703)由竹本义大夫创始的净琉璃的一派。

[71]《茶音头》:地呗。也称《茶之汤音头》。作词为横井也有,作曲三味线部分为京都的菊冈检校,筝编曲为八重崎检校,是一首旋律明朗轻快的名曲。

[72]指阪神大水灾。1938年7月3日到5日,阪神地区降水超过六百毫米,河流泛滥,堤坝决口,神户市内发生山崩,死亡二百人,下落不明四百人。

[73]关东大地震:1923年9月1日,日本关东地区发生地震。死伤十五万人,损失财产六十五亿日元。

[74]土用波:立秋前十八日间的大浪。

[75]白鹤美术馆:位于神户市东滩区住吉町。为名酒“白鹤”酿造家嘉纳治兵卫(鹤翁)于1934年设立,展出他收集的东洋美术品。

[76]《羽毛小侍女》:濑川如皋作词,第一代杵屋正次郎作曲的歌舞伎舞蹈《春昔由缘英》的别称。天明五年(1785)在江户的桐座首演。将侍候高级妓女的小侍女舞蹈化,有对打羽毛毽子、踢毽子等舞蹈动作。第六代尾上菊五郎饰演的小侍女颇得好评,有开幕时肩扛毽子板从布帘后伸出头来亮相等造型。

[77]《游方僧》:清元节(净琉璃的一派,曲调清婉,富于民众性)的剧目。原是文化八年(1811)首演的歌舞伎舞蹈《七枚续花之姿绘》(第二代樱田治助作词、第二代杵屋正次郎作曲)中之一段。昭和六年(1931)第六代菊五郎将其改编为清元节重新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