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回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第1/5 页)

五代前的那些爱 郦波 17 字 2024-02-18 06:52:28

——霍小玉的故事

中国传统的爱情故事,从唐以后逐渐形成两大经典模式,一类是才子佳人的模式,一类就是痴情女子负心汉的模式。这两大模式的形成,我个人认为,都跟唐传奇有关。尤其是第二种,痴情女子负心汉的模式,跟唐传奇中许多的妓女故事有关。其中一个最典型的故事,就是《霍小玉传》。

蒋防的《霍小玉传》是唐代传奇中一个有名的悲剧故事。有许多现代学者认为,造成这个悲剧的根源在于唐代的门阀制度,我不这么认为,我以为社会背景固然重要,但情爱生活中个人的性格因素与个性因素却更能起决定作用。像霍小玉和李益,与其说他们是一种社会悲剧,不如说这是一出性格悲剧。那么这个故事的男女主人公李益和霍小玉到底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和个性特色呢?

用个最简单的方式来回答,既然世人都说他们的故事是“痴情女子负心汉”的典型,那么顺理成章,“痴情”和“负心”大概最能概括这两位主人公了。

但是,这种概括到底对不对呢?

先来看霍小玉。霍小玉是一位名妓,但再有名,也是妓。在唐代,妓女的数量非常多,在长安和各个大城市里都有不少妓女。唐末孙棨的《北里志》说“诸妓皆居平康里,举子、新及第进士、三司幕府但未通朝籍未直馆殿者,咸可就诣。”也就是说当时的妓女大多喜欢跟士人交往,而这些未得官的知识分子也大多有狎妓的嗜好,这是当时的一种社会风气,无可厚非。但交往可以,结婚就不行了。对于年青知识分子背后的家族来说,一般也持这样的观点,也就是你婚前和妓女怎么瞎搞都行,但结婚想找这样出身的女子那是断断不行的。作为妓女的霍小玉不是不知道这些,尤其李益的出身又是“门族清华”,也就是上层士族阶层出身,想让李益娶霍小女这样的妓女,这本身就是件希望很渺茫的事儿。

但陷入了爱情中的女孩儿总免不了要痴心妄想。所在小玉在经鲍十一娘介绍初识李益之后,两个人浓情欢悦之际,她突然就哭了起来。李益问她怎么回事,她说:“妾本倡家,自知非匹,今以色爱,托其仁贤。但虑一旦色衰,恩移情替,使女萝无托,秋扇见捐。极欢之际,不觉悲至。”就是说,虽然现在我们感情这么好,但将来怎么办呢?我现在年青漂亮,可将来总会人老色衰,况且我又出身倡妓之家,你又能对我好多久呢?李益听了这话,立即海誓山盟,而且他不是假的敷衍一下,而是正式地拿出笔墨纸砚来,认真地写下爱情的盟约,郑重地交给了小玉。霍小玉欢天喜地地把这份爱情契约收进自己的百宝箱。以为这样就有了依靠。这确实好像是表现出了一个彻头彻尾的痴情女子的形象。

既然我们说霍小玉是一个痴情的女子。我们就来看看痴情这个词。你发现没有,痴情的痴字是从一个疒字头的,在汉字里,用这个偏旁的字往往有病态的含义,你看“疯癫、疼痛、瘟疫“这些字都从疒字头。那么痴情、痴心的痴字为什么也要从疒字头呢?

《词源》里解释“痴”有三个义项:第一个,“不聪慧,呆”;第二个,“癫狂”;第三个,“爱好至入迷”。我们不论爱情中的女子会属于哪一种状况,毫无疑问,太过痴情,即使不是病态,也都有不正常、不清醒、分寸失当的地方。

那么,霍小玉是不是完全符合这个标准呢?

其实,这也是我在中国传统经典爱情这个系列里讲到名妓情爱不从魏晋南北朝讲起,而要从唐代的霍小玉讲起的一个重要原因。事实上,讲到名妓情爱,我们说最早且有名的名妓情爱故事早在唐以前就有,比如南北朝时期的钱塘苏小小,她与当朝宰相之子阮郁在美丽的西湖边相识相遇,他们也曾海誓山盟,但后来阮郁迫于家族压力离她而去,苏小小很坦然,甚至是表现得很宽容,悄无声息地就退出了阮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