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贾张氏的劳改日常(第1/3 页)

对于判处徒刑的各种犯罪分子,采取“劳动改造”的手段,目的是通过劳动把各种犯罪分子改造为遵守社会主义法制的新人,这是新中国的劳改政策。

把消极因素改变为积极因素,这当然是非常大的好事。

贾张氏现在就在一座距离四九城不算太远的劳动农场进行改造。

刚来到这里的时候,贾张氏是处于极大的惶恐和惧怕之中的,毕竟全是犯罪分子的地方哪里会让人安心呢。

很多人都是外强中干的,看起来强势,其实那只是掩饰真实内心的一种虚张声势。

贾张氏就是这种虚张声势的人,她把自己武装成一个“严苛”的婆婆,在家中作威作福。

现在的劳改有两个阶段,劳改和二劳改。

第一阶段就是劳改,在农场进行劳动改造自己,每天有固定的劳动时间和劳动任务,一直到刑期结束。

第二阶段是二劳改,在四九城,凡是四九城户口的犯人,刑期结束,劳动释放以后,一般是不允许离开劳动单位的。

必须强制留场就业,继续劳动改造,并有了一个新的称号,“就业人员。”

这个二劳改的出现是因为,劳改不是万能的。

劳动的可以创造世界,可以改造好吃懒做的刘子,但是仅凭单纯的体力劳动,并不能完全的改变一个人。

在劳动释放的人中,继续或者重新犯罪的比例绝对比普通百姓要多。

二劳改就是为了杜绝和减免这种情况而存在的。

但进行二劳改的“就业人员”们是每月发工资的,按照等级,工资也是递进式的。

贾张氏刚到这的时候,管理人员就跟她们说过这些,所以五年后的工资,就成了她对未来的一个期盼。

最开始的时候,贾张氏期盼的是早日回家,早日见到孙子,但当她知道刑期结束也不能回家以后,心态就发生改变了。

开始时是想混日子,后来就变的勤勤恳恳了,因为她知道好好改造会减刑期,这样她就可以加快成为赚工资的那一类人。

她想挣钱给孙子攒着娶媳妇。

贾张氏所在的这个农场,在四九城大兴县的团河农场二大队七中队,地点在团河农场最北面的三余庄。

七中队是一个知识分子的集中教养劳改中队,考虑到这些人都是知识分子,具有一定的自觉性。

所以这里采取的是管理从松的政策,小队长之类的也是从这些人中挑选积极分子担任的。

贾张氏年纪大,所犯之事不算严重,再加上四九城劳改队的人数膨胀,她就被分到了这里。

贾张氏是痛苦的,因为这里的人跟她完全没什么话说,而且一个个都文弱弱的,劳动进度也慢。

但她也不是完全没有相识之人的,跟她住一个屋子的是一位女研究员,她们之间的关系还算不错。

这天两人下工以后,一起回房间里拿饭盒去打饭。

“文秀,我去帮你打吧,你去躺着吧。”贾张氏伸手要去拿饭盒。

李文秀摇了摇头,拒绝道:“婶子,没事,我不想搞特殊。”

“可是你的脚走路都一瘸一拐的了……”贾张氏皱着眉看着她。

“走吧婶子,我们快点去打饭,不然等会就剩米汤和菜汤了。”

贾张氏见劝说无用,只得由着她去了。

打完饭,两人慢慢的走回了房间,把饭盒放到屋里的矮桌上。

贾张氏就着米汤和炒白菜吃着窝头,以前在家最不愿意吃的东西,现在吃的非常起劲。

李文秀也在小口小口的吃着,就是表情十分的痛苦。

“文秀,都吃了,可别想之前一样不吃,身体受不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