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第一章 勉为其难(第2/3 页)

断头刀 尚雍散人 38 字 2024-04-22 22:12:54

们不遇到事儿便罢,一旦遇到了事儿,就会由算卦的先上前盘道,再由打把式卖艺的耍耍大刀,最后由牢中的罪犯论论祖师爷,还真就没有摆不平的事儿了。可话又说回来了,这伙儿人良莠不齐,倘或监守自盗又该如何呢?这个倒也不必担心,王老爷早已有所安排,他的货品中就没有单个拿出来能值钱的东西,又都是从本地搜集而来的,乃没本儿的买卖,即便丢了点儿也不会心疼。

根据他的经验,以往进了北京,那些牢中的罪犯和没有家口的闲汉往往就不辞而别了,人家根本不指望拿工钱,能混进京城就行。至于剩下的几个老伙计就更好打发了,买卖做完给他们仨瓜俩枣就可,因为他们还要指望着他吃喝,不敢做得太出格。他还有个心腹,名叫王连城,据说小时候经常在坟地里过夜,故而大家伙儿都称呼他为“王大胆儿”。此人没什么心眼儿,乃是个死心塌地跟老爷混的,虽没什么能耐,但这千里跋涉运送私货的行当,没个胆大的人还真不行呐。

这一段时间来王老爷已囤好了一批私货,有从猎户那儿收来的虎皮、狐狸皮、貂皮,也有农户采集的干蘑、松子、木耳和山菜,另外还有二斤多鹿茸和十几斤鹿胶糕。这些东西在东北并不算稀罕,然一到了北京便成了坐地起价儿的稀罕物了。更何况最近的天儿是越来越冷了,兽皮与补阳气的鹿茸定能卖个好价钱。

货品共装了十来辆车子,车上都插有兴盛分号的镖旗,这乃是敲山震虎之举,一般的小股盗匪见了兴盛号的镖旗准会望风而逃的。唯一麻烦的是,这次人手儿总凑不够,往年镇上还有打把式卖艺的,而今年年景不好,连走江湖的都没了踪影。王老爷为此绞尽脑汁,好不容易凑了几名打手,都是用衙门中的公差临时充任的,别看这些公差平日里对普通百姓吆五喝六的,然到了外头却怎么都不成了,只要一有事儿,一准儿的风紧扯乎,你就是想拦那都拦不住。

王老爷正为此事发愁,幸而“老天饿不死瞎家雀”,竟碰上了麻三儿这么个愣头青,总算能将人手儿凑齐了。就在临上路的前一天,王老爷破例掏钱,给麻三儿换了里外三新的行头,还依着他的要求配了腰刀和一杆花枪。麻三儿则将随身的弹弓带了,又用一个小包袱将细软裹了,背在背上,连同那只巨蚌也一并塞在包袱之内。您道那只巨蚌怎么离水日久还能存活,原来自打从河中把它捞上来,麻三儿就一直爱不释手,只要有机会便会将它放在临近的河沟之中,或水缸之内,走的时候再捞将起来,平时还经常擦抹,使它的蚌壳晶莹生光,非常漂亮。

眼见到了镖队出发的时候,王老爷忽然连拉带扯的捉来一个说书先生,原来他是怕镖队中没个牙尖嘴利的人压场,就连哄带吓的将本城的说书匠“压半城”给带来了。“压半城”乃是个绰号,是说此人口大舌敞,博古通今,即便半城之人合力与其斗口也敌不过他这张嘴。他原是在茶馆中说书的,却实在挣不出仨瓜俩枣,于是就破天荒的将个说书场子设在了青楼之内。如此一来他便犯了众怒,因为这说书行里也是有规矩的,说书人不论文化如何,也有半分文气,岂能与妓女跟嫖客闹到一处呢,实在有失斯文人的体面。

然压半城为了养家糊口便顾不得什么规矩不规矩了,他基本功扎实,能气沉丹田,于水盆中闭气数分钟之久,别人向来斗他不过,只得任他在回春楼里开了场子。不料这宝还真让他压中了,嫖客与妓女之间不过是皮肉生意罢了,本就是俗到极点的,忽而来了个说书先生,讲金瓶梅、宋江杀惜、潘金莲与西门庆、梁红玉从良出征等,都是关乎风尘女子的段子,众人当然爱听之至;而一旦他将院中之娼妓与民族英雄联系在一起,必然博个满堂喝彩,齐声夸赞,更有甚者为了摆阔,竟花大价钱单点段子,如此一来压半城真赚了个盆满钵满,誉满全城。其他说书的看着眼红,也想着有样学样,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