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府试之初敛锋芒(第2/3 页)

系统国士无双txt 黎明尽头 53 字 2024-02-25 06:18:51

翼翼地开口搭话。云渊名气太盛,又不太出来,秀才们对他既崇拜又陌生。

云渊并不是不好相处的人,只是外面传的太神乎其神。当他笑着和对方交流时,他们竟是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怎么人家了。

府试分为明经、诗词、策论。他们交流着可能的考题,聊起了上次府试考到的“安国全军之道”,议论纷纷。

“不知云兄如何作想?”一位秀才问道,他没有恶意,只是普通的讨教。

“府试,是圣道之初。”云渊没有直接回答,说了一句在其他人看来不相干的话。

“安国全军,须正当世士风。而士风之不正,源于利……”这里的人虽追求文位,可有天赋的还是少数。大多数人为利所惑,入朝为官。虽然基本不存在鱼肉乡里之辈,暗中的攀比之风仍是有的。安国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财力,一个国家富饶了,底层的争斗会少很多。

“利之一字,与纵横家相关。”云渊看着秀才们若有所思的表情,继续道。

“出身士族的人,和寒门学子的冲突一直存在,也源于利。这里的冲突,却与儒家有关。”

儒家讲究等级尊卑,讲究礼。

但所有人都没在乎过,底层农民商人才是利益的创造者。

“而利的产生,不在于士族,不在于文人,在于百姓。不应重农轻商,也不必重商轻农……这与农家和法家有关。”云渊短短几句话,不入俗套,新颖别致,竟串联了各家学说!

现代人都知道的事,古代人没有开阔的眼界,很少醒悟。

秀才们极为惊喜,云渊的思路和他们截然不同,他们大有所获,顿时感激道:

“我等若有云兄一半,不,一丝才华,便能中举了……”

云渊虽讨厌麻烦,但毕竟是同窗,能帮就帮。况且他是佩服这些苦读多年的读书人的,自己有一个世界的才华作为倚靠,他们只能靠自己。

本土的云渊念了十年书,念到对命运绝望,而穿来后的他也苦读了两年,准备明经和策论,发现书中晦涩之处完全不是一般人能看懂的。

若不是他有数不尽的诗词歌赋,文位的晋升真没想象的那般简单。而所谓的策论,若是有了套路,并不难作出,难的是出采。

他觉得这和高中写作文根本就是一个套路。高中作文,先确定独特的主题,然后开头来句名言,接着阐述旁征博引,结尾简练点题,引人深思。

策论说起来也是那么一回事,按照写作文的套路,一篇格式完整的策论便出来了。

“何人这般狂妄?”秀才们说这话时,他们的马车已经停在了考院入口,一个身着紫色华贵锦衣的人听到了这话,不高兴地询问。

他出身士族,身上也领着个世袭的男爵头衔,之前一直在游学,今日归来便是为了一举夺魁。

秦国书院在平民学子眼中是秦国最好的,可他父亲就是大儒,家里藏书也不少,哪需要这些人来教?

那些皇宫贵胄入秦国文院的也不多,都是呆上一两个月便离开了,他们更愿去别国与人交游。

云渊不爱出门,他们自然不认得。

“笑言罢了,何必当真?”云渊从马车上走下,逆着光看不清身影。

“笑言?”那人反问了一句。他并非找茬之辈,只是今日府试,他也是参考的人,一早就听到这般话语,难免不乐意。

“那便是……笑言吧……”他本还想刺上两句,等云渊走到他身前,擦肩而过时,他再也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了。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越人歌》的两句进入男人的脑海里,久挥不去。

秦国怎么会有这般人物?这般人物,他又怎会不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