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2章 各有各的烦恼(第1/3 页)

,最快更新大世争锋 !

很,陆小曼就从王公馆感受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上海,租界尤其是公共租界内,靠近黄浦江的大部分都是商业区,拥有港口,银行,洋行,而英国人大部分也聚集在西藏路以东的区域。至于西藏路以西,多是后来的美国人的聚集区。别看上海大的洋行,包括涉足贸易的汇丰银行、渣打银行、礼和洋行等都是英国人的产业。但实际上,生活富足,摩登的还是后来的美国人。不同于英国人的蛮横,美国人注重人文的培养,当然目的都是一样的。而王公馆坐落在美国人富豪喜欢聚集的西摩路周边。这里的商业设施几乎很少,也没有什么游玩的地方,但私人别墅绝对是修的大,豪华的。房子大了,当然好处很多。可以扩建适合办草坪酒会的大花园,也可以在围墙之内建造球场,游泳池,甚至在室内修建放映厅。这样的生活,对陆小曼来说绝对是巨大的冲击。不同于燕京的保守,在上海,市面上流行的东西很容易被人接受。比如汽车,豪华游艇,甚至也有飞行俱乐部。整个上海滩,给人一种时尚,超前的气息。实际上,此时的上海,疑是和国际衔接的状态。而且还是一流的大都市才能与之媲美。好莱坞同步的电影,豪华轿车的发布会,巴黎时装也几乎在上海随处可见。吃的,用的,穿的,代步的,都是世界上好的。只要有钱。当然日本人是绝对不会承认,上海会比东京加繁华。这时候的东京,就别说东京了。这时候的东京还处于木屋时代,和上海相比。落差大的就如同农村和城市的隔阂一样,法逾越。就算是过了二十年,东京还不过只是一个人多一点的城市,至于城市面貌,简直寒碜的拿不出手,要不然二战中,美国空军轰炸东京,大的一次战果竟然有十万市民被烧死。受伤人口是其几倍,就可见东京的城市主体要的建筑原料是易燃品,木头,竹子……就像是被遗弃的角落一样,就算是生活在日本大的城市东京,想要看美国的大片,只能有两个办法,去美国,或者来上海。按理说,陆小曼的童年就是在上海度过的。可是对她来说,王家的生活还是挺陌生的。陆家虽然也是殷实人家,可当年陆定跟着‘革命党’。追随三民主义,在清朝的时候,是乱党。在民国,南北议和失败之后,也被袁世凯通缉过一段时间。而那段时间正是陆小曼的童年时期,之所以陆定把妻子和女儿安排在上海,多的是考虑到不管是清朝还是北洋政府,都不可能去租界内抓人。但如果留在老家,说不定就被一锅端了。所以。陆家在上海的生活,属于颠沛流离的逃难苦日子。不可能接触上海滩上流的纸醉金迷了。即便心底里不想承认,她不是一个物质女孩。但陆小曼坐在沙发上。吃着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淇淋,冰汽水,看着只为她一个人才播放的电影,心中也少不了一些羡慕。空气中传来丝丝凉意,隔绝了外面酷热的暑气,仿佛春天林间的细风,让人有种飘飘然的错觉。冰箱、洗衣机、空调、家庭放映机……这些都是普通人家常用的生活家电。可是在20世纪的20年代,这样优越的生活,绝对是劫匪大有收获的信心保证。而王公馆这样的生活,确实已经贴近了陆小曼在学校里的见闻,毕竟教会学校都是西方人出钱,自然也有义务宣扬西方世界的发达,人权和自由。还有就是西方世界的科技。这些东西,在民国只有少数人能够接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王学谦已是整个上海滩摩登的代名词。要腐化一个男人,只有用权力和女人,而钱不过是权力的衍生品,不足为奇。要腐化一个女人,好的办法就是勾起这个女人的好奇心和虚荣心。陆小曼虽说内心在抗拒,可却享受着世界上第一流的生活品质带来的便利,并多少有些犹豫。其实,她的状况,已是开始变化的开始,或许她本人不会承认,也不愿接受这样的事实。正当她揉着小肚子,懊恼的埋怨草莓冰淇淋太好吃,以至于胃都有些凉意的时候,陈婉怡端着一杯清水放在了陆小曼的面前,并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