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5. 大宋反派(156)一更 大……(第2/3 页)

赵祯想说什么,到底不忍。当年在金銮殿上棒打御史的人,现在站的久了,竟是要人搀扶。

屋里暖意融融,几样小菜,多是容易克化的。炙羊肉才端上来,还是滚烫的。

桐桐亲自夹菜,“您尝尝就行,这不好克化。”

赵祯尝了,是跟宫里完全不同的味道。

桐桐就笑,“这些年在雍郡,多与异族接触。饮食上到底是有一些变化的!”

“味道更丰富了。”

“是!用的多是西域的香料。”

四爷给赵祯斟了酒,“您尝尝,这是果酒了。来年,这酿酒该有限制还是得有限制。每年酿酒所耗费粮食占比太大了。而且,酒水的税收也将调整了……”

赵祯尝了尝,这酒的滋味:“苦?酸?”

“还没酿好!陈了就能好点。”桐桐就笑,“这是西域的葡萄酿制的!只要咱们都爱喝,民间自然追捧。果酒酿造可提倡,毕竟,果木栽植,不需要种粮食的良田。便是家中院子里的果木所酿,足够一家所需。”

赵祯看着杯中的葡萄酒,心里不是滋味。说葡萄酒何尝不是一种指责呢!葡萄酒古便有之,汉时疆域辽阔,葡萄酒便已到了中原。三国时,曹丕酒量不好,却酷爱葡萄酒,甚至写到诗里叫文武百官都知晓。更遑论大唐之时,琵琶美酒夜光杯,那是百姓都喝的起的酒。

而大宋葡萄酒少,为何?因为西域够不到,便是产葡萄的太原等地,之前也属于辽国。

赵祯夹了一筷子菜:“这是黑木耳?”

“是!长白山产的。”

那是属于女真部落的。他又尝了一口汤,鲜美异常。

桐桐笑道,“放了黄蘑,醇香脆嫩,口感最好了。”

这个也产自女真部。

再看看杯子里的枸杞茶,他问说,“这是贺兰山的枸杞?”

是啊!

赵祯默默的吃着饭,而后突然说了一声:“从真啊,我想去江南。”

里面的曜哥儿眼里的厉色一闪而过,吓的灿儿和旻哥儿都不敢说话。

桐桐把热茶给赵祯又倒了一杯,坐下之后再没言语。

四爷拿着筷子,夹着炙羊肉慢慢的吃着。桐桐将雪梨汤放在他的手边:消消火!别着急。

不着急,也没上火。

四爷只问说,“去江南……原因呢?”目的是什么?

赵祯就叹气,“一直以来,身子也不好。江南气候温润,适合养身。”

养身体呀?四爷点头,“可江南湿气重,您这出宫都少的人去江南怎么生活?养身最要紧的便是要合适。猛地离开熟悉的环境,反而对身子不好。这个……可以问问医官!若是医官觉得去江南无碍,那便再去吧。若不然,水土不服,真能要命。”

赵祯又叹气,好似不意外会得到这个结果一样,“是大娘娘,临终都想念川蜀,我是想着,去大娘娘的故乡,川蜀之地……那里是极好的。”

四爷放下筷子,“您要去川蜀?”

是!

四爷转着手里的杯子,“川蜀之地……您忘了,大宋建立之初,在川蜀之地禁用铜钱,给改用铁钱。铁钱重而价值小,携带不方便,这才出现了一种商人之间流动的凭据,也就是纸币。直到哪一年?我跟桐桐都回京的前一年吧,朝廷才把‘交子’的事务收归朝廷所有,设立了益州交子务。也就是说,朝廷掠夺了川蜀整整八十年。”

里面旻哥儿没听懂,扯了扯兄长的袖子。

灿儿摁住他,‘嘘’了一声:过会子再说。

这种事有什么想不明白的,你种的粮食,你做工转的,换不来川蜀之外能流通的铜钱,只能换来铁。而商家又明白要买东西带铁不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