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65章 论坛嘛就是要吹比(上)(第2/3 页)

国内成功培育起一个当得起‘国民级IP’称呼的例子似乎还没有。”

“那你觉得以我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培养?”

“专一。”楚垣夕说到自己擅长的是当仁不让,“像你的情况,门下有优质作者,本身不缺钱,又有用户,在IP产业链里同时拥有这三者是有很大优势的。”

“怎么个专一法?”

“同一时间只经营极少数IP,比如一两个,推给所有用户。”楚垣夕认真的说:“我猜,你们这种有大量用户的人会陷入效率最大化的误区,就是想要同时推多个不同类型的IP,让所有用户都能看到感兴趣的内容。但是这样不能形成合力。”

陈炳烨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因为楚垣夕说的这个颠覆他的常识。所谓常识,就是根据用户画像进行精准投放,在粉丝经济中这是颠簸不破的真理,是大数据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假设你的所有用户的力量总和是10000,大体分成50类不同的用户画像,你推50个IP,分别精确的照顾2%的用户,最终的效率值也是10000。那么你只推一个IP,和某些用户调性不合,使得一些用户不感冒,甚至造成用户流失,最终的效率值是3000,从总的效率值上只有30%的成果,你选哪种方式?”

“你选后者是么?”陈炳烨有些艰难的问。他看到楚垣夕之后的第一反应其实也只是想认识认识,客气客气换个名片啥的,因为巴人娱乐毕竟有很大流量。

这年头,对他们来说有流量的就是爹,比钱还好使,在他的理解中巴人是下游,而他自己是上游。这也是某些这些小网站经常找公众号分发内容的原因,甚至不惜给渠道9成的利润分成,只求白女票一些流量走。

然而没想到楚垣夕异乎寻常的热情,而且三言两语就说出真东西来,还是他完全没想过的东西。

可是,该不该相信呢?

“看经营模式吧,稳妥运营就选前者,像我这种自信的显然选后者。”

朱魑完全想不通:“为什么啊?这不明着亏么?”

“因为前者得到的是50个强度值为200的IP,而后者得到的是一个强度值为3000的IP。话语权和影响力不一样,能够找到的合作伙伴的档次也不一样。”

朱魑只是不了解行业运作的本质,并不是真的不学无术,很快发现楚垣夕逻辑中的“漏洞”:“但是这50个里边再精挑细选培育一段时间可能能得到5个强度值为3000的IP吧?”

“这样你就陷入了管窥思维,你的思维模式需要一场认知升级才能进入IP这个玄学领域。”

“什么叫管窥思维?还有为什么IP是玄学领域啊?”

“玄学领域就跟你发抖音短视频的时候一样,不知道哪个能火。”楚垣夕呵呵一乐,“管窥思维就是你忘了做IP的初衷啊,培育IP的目的不是因为和IP有多亲,也不是为了繁荣我国文化市场,最终还是为了赚钱。管窥思维就是思路窄,只能盯着当前目标考虑,问题是当前目标并不是最终目标,你得始终盯着最终目标找解决办法。

你的操作模式有更高的‘上限’,所以说是追求利益最大化。但我要从根本上否定它,因为追求利益最大化是错的,应当在利益和速度上取平衡。前者需要的精力是后者的许多倍,需要很多精兵强将才能实现,即使有了足够的人才还要能坚持比后者更长的时间,而黎明前的坚持是最难的,懂了么?”

朱魑懂不懂没关系,陈炳烨懂了。前者的利益是后者的五倍,但难度是后者的十倍,时间是后者的两三倍。如果是企鹅阿里这种大玩家当然可以走前者的路线,小门小户呢?

“嗯,说得不错,这个思路相对利益最大化应该叫做‘利益合适化’?呵呵,我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