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 疟疾带来的改变(第2/3 页)

空间之田 清水菊石 146 字 2024-02-24 11:57:37

:“得病的多是贫民,家无恒产,药费恐也无力承担。”

慕扶疏笑道:“药费便记在户部账上。”

周博端忙出列应下。三郎道:“此事交由殿中省和户部共同主持,长安令记得去各个药房打招呼,若有人乘机提高药价便将药铺封了,主人以投机罪打入大牢。”

黄启军和周博端齐齐应了,殿中省中书令黄子瑜虽不知道皇后的药哪里来的,也还算醒目的跟着领了命。

西药和中药的效果不一样,慕扶疏对西药很有信心,问题是太医院也制不出西药。至于中药,方子都是有好几个,针对的也是不同的疟疾。她不是中医,西医也是偷学的半吊子。思虑再三,放出了三个中药方给太医院,让他们自己研究。若还是控制不住,便用空间水熬了药发下去便是。

院正居苒明很快拿到了三张治疗疟疾的方子,上面三种疟疾写的很明确:

第一种是正疟。症状:寒战壮热,休作有时,先有呵欠乏力,继则寒战鼓颔,寒罢则内外皆热,头痛面赤,口渴引饮,终则遍身汗出,热退身凉。舌红苔薄白,或黄腻,脉弦。 治法:和解达邪。方药为柴胡截疟饮化裁:柴胡、半夏、常山各十二克,红参、草果、大枣各事克,黄芩九克,生姜三克,槟榔十五克。若表实少汗而恶寒重者,加桂枝、防风、羌活以解表发汗;口干欲饮加葛根、石斛生津止渴;湿热偏盛,胸脘满闷,可去人参,加苍术、厚朴、青皮以理气化湿。

第二种是温疟。症状:热多寒少,或但热不寒,汗出不畅,头痛,骨节烦疼,口渴引饮,便结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热解表。方药为白虎加桂枝汤加减:石膏先煎二十四克,知母、桂枝、柴胡各十二克,青蒿、生地黄、麦冬各十五克,太子参二十克,甘草六克。若热多寒少,气短胸闷,汗多,无骨节烦疼者为热盛而津气耗伤,可用清热生津益气之白虎加人参汤加味治疗,津伤较甚,酌加石斛、玉竹养阴生津。

第三种是寒疟。症状为但寒不热,或寒多热少,口不渴,胸胁痞满,神疲肢倦。苔白腻,脉弦迟。治法:辛温达邪。方药为柴胡桂枝干姜汤合七宝截疟饮:柴胡、桂枝、厚朴各十二克,干姜、炙甘草、陈皮各六克,瓜蒌根十五克,牡蛎十克,黄芩、草果、常山、槟榔各九克。若汗出不畅者去牡蛎;寒湿内盛,胸脘痞闷者加青皮;泛吐痰涎者加蜀漆、附子以温散寒痰。

这三张方子是慕扶疏从空间里的医书上找出来的。她先前将很多医书都整理出来了,准备大面积印刷后下发到太医院。现在国医院还在建造中,学生也在招收中,远水解不了解渴,只能先靠她这个领先一千多年的医学院蹭课的半吊子肄业生了。

不说太医院得了方子如何斟酌加减。那边黄启军拿回去的成药已经见了效,原先准备等死的重病患见了效,已经见好了。那边殿中省的灭蚊药也下发了,太医院的药方也研究出来了。长安城百姓们都知道了药方,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分发。

病人抓了药喝了,渐渐有了起色,过了半个多月,除了先前死掉的十几个人,之后得病的人都痊愈了。

百姓们激动的要命,纷纷跑到太医院去感谢太医们。居院正是个正直的太医,立刻将母后功臣皇后凉凉供了出来,再联想到此次的药都是免费的,百姓们口称“娘娘千岁”,感动了一番后居然要给慕扶疏建生祠。

生祠是给活人建的祠堂,是活着受香火的。在慕扶疏印象中,貌似魏忠贤就有生祠……

谢绝了百姓们的好意,殿中省很厉害的给患病的百姓们送了大米蔬果鲜肉,说是皇后娘娘感谢他们的好意,生祠就不用建了,夏日过去后将在长安城南建造国医院,到时候希望百姓们能去帮忙。

帮忙自然是要去帮的,不说有工钱,就是没有也要去!没听殿中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