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 莫道不识秋胡面,好女自有罗敷心(第3/5 页)

五代前面是什么 郦波 17 字 2024-02-18 06:52:28

这个女人能陪他一起渡过一个美好的夜晚,而他则肯为此付出一百万美元。电影最后还是结束于女主人公去与不去的犹豫与矛盾中,这个问题引发了当时美国社会的热烈讨论,有人主张将道德退位,让位于现实的生活需要;有人主张应严守婚姻中的道德底线,不能越雷池一步。其实我以为这都没有说中要害,要害不是道德的底线,而应该是情感的底线,是那个妻子对她自己丈夫的情感底线。所以面对此时已不相识的秋胡,《烈女传》记载秋胡妻没有半分犹豫地立即回答说:

“嘻!妾采桑奉二亲,不愿人之金,所愿卿无外意,妾亦无淫佚之志。”

翻译成白话就是,把你的臭钱拿开,金子不是我的愿望,我的愿望是我自己对我的丈夫没有二心,所以也愿你别有非分之想。这样的回答足以见出秋胡之妻对自己爱情理想的坚定与执着了。

第二个特点,敢恨。秋胡妻在回家之后听婆婆说日思夜想的丈夫回来了,那份高兴应该是可想而知的。可见了面,突然发现就是刚才在桑园里调戏自己的那个臭男人,这份突然、这份意外、这份失望也是可想而知的。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女性在这种情况下的反映都会象秋胡的老婆一样,但生气与失望都肯定会有的,只是像秋胡妻那样由生气和失望上升为愤恨与谴责的恐怕不会多。她面对羞惭的秋胡说:

“子束发修身,辞亲往仕,五年乃归,当扬尘疾至。今也,乃悦路旁之人,下子之装,以金予之,是忘母也!忘母不孝,污行不义,夫事亲不孝则事君不忠,处家不义则治官不理;孝义并忘,必不遂矣。妾不忍见子改娶矣。妾亦不嫁。”

这话有三个层次。开始还只是数落,说你离家这么久,不想着尽早回家,还有空在路上生事非。后来就发展成了谴责,说你将赡养父母的钱给路边的女子是不孝,家中有妻还要调戏妇女是不义,对父母不孝对国家就不会忠,对家庭不义当官就不会是个好官。这话说得上纲上线,已经是无比的重了,再说下去就充满了愤恨,说你不忠不孝不善不义,我和你这种人还有什么共同语言,这日子还有什么过头!

不要以为她说到这个份上,只是一些气话,《烈女传》记载,她说完之后,更令人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秋胡妻“遂去而东走,投河而死。”

从她临终的这段话来看,逻辑很清楚,条理很清晰,且充满了理性的光辉,所以不应该只是一时的冲动。所以她这时的表现不只是生气,而应是恨,敢爱敢恨的恨。这在汉代女子的身上表现得很明显。《后汉书》记载,东汉黄允为了高攀大司徒袁槐,休掉结发之妻夏侯氏,与袁槐的侄女订婚。夏侯氏假意说要先会会宗室亲友再告别,大会宾客的时候,当着在场三百多人的面儿,夏侯氏当众扯住黄允,数说他不为人知的丑陋及丑恶事件多达十五件,然后登车扬长而去。结果使黄允声名狼籍,袁槐也解除了婚约。夏侯氏的作为,那才堪称是一个敢爱敢恨女人,这一点正像此时的秋胡妻。

第三点,敢选择。这里的选择不是说在生与死之间选择,而是说在面对秋胡时情感上原谅不原谅上的选择。在封建社会,女人在面对男人的时候,其实选择的余地是很小的,甚至在夫权社会的道德约束下,女人是基本上没得什么选择的。后来清代的沈复写过有名的《浮生六记》,回忆他和妻子芸娘的幸福的婚姻生活,而一个重要的改变就是芸娘主动帮沈复娶小妾,后人大多嘲笑甚至是批判芸娘的迂腐,可事实上却是:在那种时代的思想与情感的禁锢下,芸娘此举正反映出她作为一个女性在那种强大的男权与夫权威势下,已经没得选择。幸好,秋胡妻所在时代不是明清,而是汉代,所以王昭君作为一个待诏掖庭的皇帝的女人也敢于选择走出深宫去寻求真爱,更不用说,卓文君选择了用爱情与父亲作对,而朱买臣的老婆则因为生活习惯的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