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汴梁城外(第2/3 页)

樊夫人典故 轩辕牛 72 字 2024-06-07 05:33:50

口向东南方向而去,避开了后面锦衣卫的追击。不过她仍然不放心,继续走了十余里后,便找岔路下了官道,找到一户殷实的乡绅家里,将显眼的四轮马车换成普通骡车,之后专拣僻静的乡间小道行驶,这样虽然走得慢了一些,可是胜在繁杂曲折,行人又比较少,他们这样走走停停,只要大方向不出错,哪怕多绕些路也可以到达武当山。

就这样晓行夜宿将近大半月,粗略估计已经离开京城城一千余里,路上并未见到锦衣卫的踪影,杜月娘一颗悬着的心才逐渐放松下来。不过这几日,她又有了新的担忧,那就是他的儿子樊简。这孩子自从那日见到祖父被杀、叔父被人围攻的场面后,便很少开口说话,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人默默蜷缩在车厢一角,眼神空洞的望着地面,中途偶尔住宿旅店,他也是窝在房间里倒头便睡,整个人像丢了魂一样,看得杜月娘看在眼中急在心里,她宁可这樊简像普通孩子一样大哭大闹一场,把心中郁结的情绪释放出来,也不想他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这一日,骡车从一条颠簸的乡间小路拐上一条宽阔平整的大路,又前行了约莫大半个时辰,只觉得官道上人喊马嘶,逐渐热闹起来。杜月娘微微掀开前面的车帘,低声问道:“七叔,这是到了什么地界,为何如此热闹啊?”

前面一个落满灰尘的瘦削身影转过头来,只见他用灰麻布巾把头脸包裹得严严实实,只露出一双疲惫充血的眼睛,用略微有些嘶哑的声音回道:“回小主母,前面就是开封府了,我们离开京城已有一千三百余里,想来那锦衣卫也不可能追到此处,我们可以在这里好好歇歇脚了,让小公子散散心,或许就会好一些。”

杜月娘微微点头,然后又有些嗔怪道:“七叔,我之前不是给你说过,樊家遭逢大难,我们孤儿寡母蒙您仗义搭救,不离不弃,您已经是我们樊家的恩人,今后千万不可再称小主母,叫我月娘就好。”

樊七固执道:“老主人待我恩重如山,老七岂敢僭越!”

杜月娘见老人如此倔强,只能无奈的摇摇头,随他去吧。恰在此时,一阵秋风吹来,卷起地上大片的落叶和尘土,同时也传来一股浓郁的肉香,杜月娘抽了抽鼻子,顿时感觉腹中饥饿难忍,就连正躺在她腿上呼呼大睡的樊简也使劲砸了咂嘴,低声咕哝一句:“娘,好香,简儿饿了。”

这短短的一句话,在杜月娘听来不亚于仙乐一般,因为小樊简这十几天来难得开口一次。紧接着又是一阵难过,这大半个月里,他们为了躲避锦衣卫的追杀,专拣偏僻的小路走,避开了所有大城镇,经常一天只能吃两顿饭甚至一顿饭,有时赶到饭点没有旅店,只能到附近村民家里讨要点粗粮和热水对付一下。这样的日子大人还能坚持,却苦了樊简,小家伙从小锦衣玉食,哪吃过这种苦,十几天下来,整个人明显瘦了下来,杜月娘干着急却也没有好办法,只想快些到武当山自己家中,给他吃点好的补回来。

想到这,她再次掀开车帘,对樊七吩咐道:“七叔,前面是不是有酒肆饭馆,不如我们就在这吃点东西,歇息一下再进城吧?”

樊七也正与那阵香风进行着激烈的对抗,听杜月娘吩咐,自然欢喜同意。骡车又向前行了约莫一里路,便看到路面一面杏黄大旗,上书“飘香居”三个大字,香味的源头到了。

樊七把骡车赶进后院,安置好两匹瘦骡子,三人便从角门进入大堂,选了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坐下来。杜月娘点了四个菜,三碗烩面,又给樊七要了一壶烧酒。等待的间隙,樊简仍是不想说话,低头摆弄着桌子上的一个陶碗,大堂里客人不多,离他们最近的是几个镖师打扮的人,正边吃边大声谈论路途见闻,其中一人说道“京城被围困”几个字,立刻吸引了杜月娘的注意力。

只听他声音有些沙哑道:“胡大哥,各位弟兄,要我看,那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