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81章 地球仪(第2/2 页)

航海时测量地球的纬度。

根据科技库中的记载,在十六世纪到十八世纪初期,这种象限仪是这个时期最精确的航海工具。

而且这种象限仪操作简单,不许要像使用星盘那样拉根绳子看太阳,而是利用棍棒投射到刻度计上的影子,其影子端的位置则表明了太阳的高度,这样纬度就可以计算出来了。

在制造这个象限仪的时候,萧铭可谓是下了大功夫,其实这个象限仪的结构很简单,就是一大一小两个圆规拼在一起,不过圆规两腿各自用一个有弧度的木条相连,而在相连的结构上各有一根木棍。

这中象限仪最难得地方是刻度的问题。

为了让刻度精确,萧铭手里拿的象限仪有些大,几乎有五十公分长。

毕竟刻度间隔越大就越好画,误差也就相对小了一点。

“殿下,就用这个计算地球维度吗?”岳云已经了解了什么是经纬度。

萧铭点了点头,“这个只是仪器,现在你们还要学习如何计算经纬度,也就是经纬度的公式。”

说罢,萧铭起身站到了黑板前。

他在黑板上写下,“纬度1度=大约111km,纬度1分=大约1.85km,纬度1秒=大约30.9m,经线上跨度1度=111千米,纬线上跨经度1度=111*cosA千米,其中A是纬度,任意两点距离,d=111.12cos{1/[sinΦAsinΦB十cosΦAcosΦBcos(λB-λA)]}。”

这个公式一出来,岳云整个脑袋都大了,他痛苦地捂着头,“殿下,能不能不学这些东西。”

“不能,萧铭回答的很简洁。”

岳云的等人的数学可以是说是零,现在这几个月也不可能一下学会高等数学,所以,萧铭不会教岳云其他数学知识。

他只让岳云学会如此计算维度,也就等于他只需要学习如何使用这个公式计算经纬度就可以了。

如此一来,他的学习量就会大大减少,只专注在这个公式上。

而萧铭还会提供一个经纬度的计算表格给他,即便到时候他算不出来,对照经纬度计算表去找也能确定自己的位置,以至于不会在海上跑偏。

在以前,萧铭也以为航海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是学习了航海知识他才明白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知识,而在十八世纪,沿着海岸线走那不叫航海。

现在的这个课程基本是岳云在去海上之后最后一段课程了,从此他就要走向大海,为了贸易,为了那无边财富,为了青州最原始的资本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