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秋收秋收(第2/2 页)

人在长安已退学 一灯阑珊 278 字 2024-06-22 13:25:07

田地对生活重要的人家。

林婉婉哪怕在医馆,耳进耳出都是粮食的事,感慨道:“幸好我们没地。”不然她们几个也得住到地头上去。

祝明月:“哪怕有地,我们也不大可能大面积种主粮。”

粮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获得,有限的土地应该创造更大的效益。

段晓棠亦有切身感受,哪怕在营中封闭训练,脱离土地大半年,军士们嘴上最热门的话题依然是秋收,挂念着家里的收成。

今年勉强风调雨顺,所有人都对未来抱有期望。

若是人民子弟兵,段晓棠说不定建议放一部分附近的军士回家,或者组织一批人下乡帮助老百姓抢收,军民鱼水情。

但以如今的情况,前者不确定性太高,至于后者,段晓棠都不敢想这时候拉着一批壮汉到地头,百姓会不会把锄头长矛拿出来,以为他们是来抢粮食的。

信任已经不能说单薄,根本没有。

李开德顺嘴问起,“司戈,家中农事怎么安排?”

“我家没种地。”段晓棠这才想起,自己还有三亩地,换算下来小两千平,亏大了。

除了家贫的佃户,普通人家都是有地的,区别只在多少而已。

段晓棠只是训练刻苦,但吃穿用度不差,一眼就能看出来是富贵锦绣堆里长大的。

这样的人家,怎么会没地呢。

李开德:“租给别人了?”

段晓棠:“分了,但没领。”

李开德只以为段晓棠是以前分家分地,没来得及回去接手。

背后过来的范成明等人听到大觉诧异,等李开德离开。

庄旭急冲冲问道:“你没地?”

段晓棠:“县衙分了三亩地,但当时我们急着来长安,根本没有去村里落户划地。”

范成明平时看段晓棠挺精明的,哪知道在这种地方犯糊涂。三亩地不多,总归是条后路。

抽一日时间,去村里划了地,当场赁出去换些租子也好。

他哪里知道段晓棠等人和土地已经脱离得太久太久,第一选择绝对不是靠土里刨食安身立命。

吴越:“你以前还说要在长安附近找块地种.”

“武功太远,”段晓棠等人不可能来回几日就为了挖两锄头,“再者种地水平一般,和我喜欢往地里种东西,不冲突。”

“不冲突吗?”范成明头一回听到如此新鲜的说法。

段晓棠:“你喜欢买刀,但你是用刀的行家吗?”

范成明:扎心了!

庄旭头一回知道段晓棠除了下厨,还喜欢种地,都是些接地气。换在某些纨绔眼里,上不得台面的爱好。

“那你种地怎么样?”

段晓棠理直气壮,“能发芽!”

庄旭:还不如范二耍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