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0章 招聘药工(第2/2 页)

人在长安已退学 一灯阑珊 278 字 2024-06-22 13:25:07

懂药理知识,单以传承论,朱淑顺等人算内门弟子,药工们顶多算外门甚至记名弟子。

前者是师徒关系,后者更多的是雇佣关系,学不着高深的医学知识,但不似前者那般限制颇多。

林婉婉看着首页一个熟悉的名字——高凤金。

首批招五人,三女两男,都没有医药基础。搓药丸子不见人,又是个细致活,默认女人家更细心。

外头招女子的铺子作坊少,济生堂有林婉婉亲自坐镇,不用担心其他。故而许多员工家都将女孩送来应聘,多给家中赚一份钱帛也是好的。

高凤金是个老实孩子,面试时林婉婉问她,“怎么来这儿了?”

高凤金:“我娘叫我来的。”

林婉婉看着她长大,为人踏实懂事。这个年纪的孩子,志向规划都是虚。问道:“不女承母业做绣娘吗?”记得她几岁起,就帮何春梅打下手。

高凤金垂着脑袋,“娘说我差点灵气,单靠做绣娘养活不了自己。”

高德生何春梅家里靠不上,两口子全靠自谋生路。加上只有两个女儿,婚事上指望不得,想的就是让她们有一技之长先把自己养活。

专业范畴内的事,林婉婉不做评价,反正比她们几个强多了。

家长等候在院中,事后林婉婉找到何春梅,问道:“怎么想着把凤金送来?”

何春梅实话实说,“她年纪大了,刺绣只能做点家常的东西,再学门手艺总不错。”

跟在林婉婉身边,哪怕不是正经学徒,多少通些医理,给自家看个头疼脑热不成问题,许多乡下郎中也就这水平。

高德生私下说过,谢静徽几个私下哭的老惨了。知女莫若母,何春梅深知自家大女儿实在吃不得这份高端的苦,不如踏踏实实当个小药工,按月拿工钱。

何春梅在恒荣祥是大管事,高德生只能回避到其他地方做事。但高德生在济生堂只是普通的安保人员,高凤金进来犯不着回避,父女俩还能一块下工回家。

在大吴一家子全在主家做事,是忠诚的表现。和三代烟草人、三代电力人的权力滋生不可同日而语。

喜欢谢邀,人在长安,正准备造反请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