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羊毛纺线(第2/2 页)

人在长安已被退学 小说 一灯阑珊 276 字 2024-06-19 07:57:05

其他保暖手段,只能往宽大厚实里做。

祝明月暂且打个余量,一件羽绒服按照二百克,春风得意楼一天的鸭绒产量只够三五件。

除了她们自用以外,还有一些馈赠亲友。

余下的若用来售卖,原材料供应不上,经济效益为零。

暂时也不急,收集的鸭绒堆在库房里,不会长脚跑了,等入秋再做。

唯一需要眼下开始行动的是毛线。

羊肉食用,羊皮羊毛一体制成羊皮袄,皮在外毛在里,冬季保暖佳品。

现代通常皮在里毛在外软萌可爱,在大吴是野人的穿着。

羊毛羊皮当然可以分开,羊皮食用、制革、制衣……用途广泛。

相较而言羊毛的用途则要窄小许多,几乎只有毡化制毯一条路。

戚兰娘和祝三已经带着车往各大羊肉铺子去,用市面上带毛羊皮减去羊皮的价格,再上浮几分收购羊毛。并留下五谷豆坊的地址,让各家屠夫以后的羊毛都往作坊送。

甚至放出消息,活羊身上剪下来的羊毛也收。

万事草创,倒不必将羊毛和羊绒分的太细。

第二个步骤是清洗,又到了万能的草木灰上场的时候。

接下来晒干梳毛不提,第三个大步骤是坊线。

赵璎珞老家在北方,听说过羊毛线,但她不懂工艺不会制作。

对于这一点,祝明月无话可说。

戚兰娘和赵璎珞两个土生土长的大吴女郎,都没有经过完整的女红训练。

戚兰娘家贫,布料精贵,只会缝补。赵璎珞家境好些,但母亲早逝,在仆妇的教习下,懂裁剪能勉强绣点兰草,绣兰花都是刁难,更别提鸳鸯。

赵璎珞这会正奔波在东西市各大牙行、绣坊、皮革铺以及所有能沾边的商铺中,或请或买一位懂得纺羊毛线技艺的工匠回来。

祝明月不明白既然早有羊毛纺线的办法,女人们又多有出色的编织工艺,为什么没人想到织毛衣呢。

到纺线这一步,都可以花钱解决。

第四步染色也可以找染坊合作。

到了最后一步,织毛衣才是最值得头疼的地方。

祝明月等人齐齐抓瞎,读书的时候怎么没有恋爱脑上头织围巾呢。

周木匠来时,祝明月先提出最基本的需求,“要几根棒针,一尺二寸长,两头尖中间圆,分四个规格,最细的和之前做的竹签差不多,大的一指粗。中间再按照粗细画出两等。每种做十二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