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8章 吏部任官(第2/2 页)

人在长安已被退学 小说 一灯阑珊 278 字 2024-06-22 13:25:07

有官缺。

陆德业在长安在吏部的同党敢将先前定好的人授官么?所有人都盯着他们的动静,长安城中随时可能酝酿出一场风暴,将牵涉其中的人撕得粉碎。

原先走陆德业后门亦或通过他牵线的人家,只恨自家倒霉,失了钱财沾了是非。许多人忍着肉疼只求自家不被牵连进去,但也有滚刀肉堵在陆家门口,道陆德业某年某月某日,在自家借了哪幅名画哪件古董,要求归还,理由光明正大却经不起推敲。

除了吴越那一封暗含玄机的奏折,几个不得志寒门官员的牢骚话,似乎再无人提及千里外的官员任命。

吴越不似先前高调,一边行军一边和吏部隔空打嘴仗。因为行营眼下已经向乱军发起最后的攻击,平定民乱指日可待。

似乎彻底忘了这件事,全心全意投入到军事中。但吏部上下无一不是悬着心,海面平静是因为底下孕育更狂暴的风浪。

吏部硕果仅存的高官左侍郎贺玉成去拜访老上司讨教主意,孰料骆闻半点不念香火情,给了闭门羹,将装死进行到底。

骆闻在结党营私上不如两位副手,大势却看得明白透彻。某些烂疮只有剜出来才是治病救人之道。

贺玉成将履历资格符合条件的官员都挑出来,皇帝随意点了三人为刺史。下头的属官,刺史们可以举荐,也可以由吏部推荐。

前一阵在候补官员中,挑挑拣拣十来个“押”去赴任闹得鸡飞狗跳,这会再想找更多的软柿子怕是没那么容易。用贬谪外放的手段排除异己,是吏部的老把戏,但贺玉成现在不敢这么干。

比如将陆德业一系人全部贬去三州废物利用,吴越但凡不是脖子上横着剑都得疾驰回长安泄心头之愤。而且这些人走了,秋后算账,谁去承受怒火背锅?

吏部不得不尽心尽力将差事办好,不仅要筛选官员的资格,还要尽量送一批能吏过去。管你寒门还是士族出身,点到了赶紧收拾行李赴任。不想去可以,辞官!

但真正的大世家他们碰都不敢碰,少了许多让人头疼的纠纷。

林婉婉冷眼旁观,感慨道:“一个吏部抵得上千军万马。”攻击力嘎嘎的,专往自己人心口插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