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大捷(第2/4 页)

更是亮得惊人,桑萝想想也是,女子哪里不如男?

不说别的,若论读书,庄里几个小姑娘如果和男孩儿们有一样的机会,哪一个又差了?

虽然她去与不去其实没差别,但如果从提升女子的声名、影响力这个角度来说,从微末小事、从她自己做起,这样也很好。

“行,就照阿宁说的,也叫世人知道知道咱们女子的厉害。”

……

事情定了下来,沈烈把那图纸收好,与桑萝说了一声,当时就出了门先往周家去了,不止周家,庄子里除了刚落户,分田位置分得最偏又不太敢出来走动的卢大郎,家家都走了一圈,包括当时正好在他爷奶家里说话的拴柱兄弟也到了。

这一圈一走,不知引来了多少人,就连魏清和、王云峥也跑了出来看,天还未黑,新犁被组装起来抬去了田里,满庄子都沸腾了,不过这沸腾也仅压在大兴庄内。

一帮子庄稼汉轮着拉犁扶犁,少说犁了得有半个时辰,那新犁才被清洗干净抬了回来。

是的,抬。

明明是一人就能扛得回来的东西,大伙儿都太兴奋了,周大郎和施二郎一起抬着送回来的。

摸着那新犁都不舍得走,上边别说泥点子,连水迹都快被他们摸干了。

陈有田这有木匠手艺的更是了,问桑萝:“阿萝,明天往衙门送,我今晚可以自己在家先做木头部分的吧?抢先一步,明儿就把旧犁的刀头卸下来送去铁匠铺改新刀头去。”

明天之后,想也知道铁匠铺会有多忙了。

桑萝笑道:“琢磨出来本就是给大伙儿用的,有田叔你随意。”

沈家热闹了许久,关于第二日该怎么献犁,你说一句,我出一招。

周村正说:“明儿咱得抬副担,再敲个锣,正好衙门给每个村都发了一面锣,明天我来敲锣。”

“一副担不够。”

施二郎道:“两副,咱得把新犁旧犁一起带上才好比较吧,你说刺史大人那样的人物,他能认得旧犁是啥样?”

“这个在理。”

一帮人连连点头,周村正道:“明儿一早,都早点起,弄两副木杠能抬的担,四个青壮抬着,这就够排场了。”

一想那场景,大伙儿都笑起来,卢婆子说:“新犁上得系个红布吧?喜庆。”

许老太太就笑着接话:“用红绸,我那儿有,明儿我就带来。”

这又是抬担,又是系红绸又是敲锣的,陈老汉心里有点儿打鼓:“太张扬了吧?”

许掌柜忙止住他:“不张扬,叔,这怎么叫张扬?当着这个时间,赶得这样巧,这是给朝廷添喜,给圣上舒心,给刺史大人添功绩,给百姓扬福祉的好事,就得热闹喜庆的办。”

魏清和也笑着说是,道:“这也是官府和圣上都乐见的。”

大齐刚把陈国打下,这时就有百姓献新犁为贺,这说明什么?说明圣上得民心,得天助!笔锋子厉害些的能把天道都写在今上身后。

商量完这些,甘氏说:“咱庄子里明儿能去的都一起去,不过,咱得列个队吧?”

又开始商量着明儿怎么列队,不用说,桑萝是要让走前边的,夫妻一体,沈烈可以陪在旁边,周村正敲锣,就站另一边。

队头、队中、队尾,叭啦叭啦一通商量,就差来个现场演示了,好不热闹。

桑萝也知道他们说的都对,不管是皇帝还是曾刺史,这时候都会乐见百姓弄出些顺应天道的事来的,也跟着瞧得热闹。直到陈婆子提出还得有个词儿,不能明儿就敲个锣,干巴巴往城里走啊?显着傻。

然后一帮子人一通商量,说是这词儿要能雅俗共赏,百姓听得懂,官家听着也不寒碜

经过多番润色,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