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拆分太医院(第1/2 页)

明朝的医学,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但是中医讲究一人一方,不具有普遍性,对于医生的要求很高。

一人一方在于一个人的老少高矮胖瘦,都要用到不同的剂量。

人体试验,让明朝的医学,群星璀璨。

到了李时珍,便提出了高温蒸馏杀菌的概念。

晚明时期,种痘法更是打开了预防天花人工免疫的开端。

从《普济方》到《瘟疫论》,华夏的传统医学得到了飞跃的发展,已经十分接近现代医学了。

不能说因为皇帝死得早,就觉得大明的所有医学都一无是处。

除了像张太皇太后那样,世袭的医生没有实践经验外,对于皇室的治疗动辄砍头也给了医生极大的压力。

当然,医术更高,更可以杀人于无形。

但这些就属于阴谋论了。

朱祁钰抛开主观判断,不管是有人收买了太医也好,还是太医自己水平不行,要想活得久,医疗系统必须建立。

董宿已经是古稀之年了,所以朱祁钰对他,也算得上客气。

走进值班房,书架上堆满了书籍,董宿点燃熏香之后,请朱祁钰上座。

“董院使,朕问你,如今太医院医者几人?”

朱祁钰一坐下,便开问。

闻言,董宿摸了把胡子,丝毫不含糊道:“北南两京,太医院六百六十二人。”

“据朕所知,军中有毒马将,医人将,医药将,可在其中。”

朱祁钰来之前就做过功课,也让董宿有点吃惊。

“太医院,归陛下所有,其军中医官,不在列中。”

军中的郎中其实和赤脚医生差不多,比不上专业的太医院,董宿知道圣人重军事,这并不是什么秘密。

“朕欲命太医院选派熟谙方脉医士,教军士习医术,董院使以为如何?”

朱祁钰随手拿了本药方看了起来,说道。

“并无不可,年轻医者纸上谈兵,终究算不得医者。”

董宿的眼睛微微一亮,点头说道。

“这些只是朕顺口问问而已,朕想真正想问的,是董院使对方伎者,皆生生之具,王官之一守也,如何看?”

将手中的书籍放下,朱祁钰看向董宿。

闻言,董宿皱眉,放下了抚摸胡须的手,说道:“言传身教罢了,子承父业,便是自然。”

董宿的意思很明白,龙生龙,凤生凤,耗子生的会打洞。

御医将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传承给自己儿子,那么儿子必然成为御医的最佳人选。

既得利益者,总不能让人家无私奉献吧?

“朕觉得不对,医者,悬壶济世,无论是神农,乃至孙思邈,遇男或女,贵人及奴婢,唯一目的,便是为患者谋幸福,并检点自身,不做各种害人及恶劣行为,董院使觉得是,或不是?”

朱祁钰站起身,边说边走,双手背在身后。

真善美这种道德制高点,没有人能够反驳,而且华夏那些出名的医者,也都是如此做的。

“陛下所言极是。”

董宿自然也赞同朱祁钰的说法。

“那么医者更应将医术发扬光大,教会更多的人,是,或不是?”

“是,可那又如何。”

董宿淡然一笑,说道。

并非所有医者都能出书立作,只要是人,就会有私心,就看是小私,还是大私。

“若是从今往后,无朕之许可,不得私自动用死囚呢?”

既然董宿这么说,那朱祁钰也就不再客气。

该有的医学着作,身为皇帝,当然是有,而且征召和举荐的郎中医生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