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知识越多越没用(第1/2 页)

这些知识分子,需要的时候,可以让自己的身份在百姓和特权阶级之间来回切换。

爱商恤民错了吗?

没错!

但是大义光让他们占了,朝廷军费怎么办?俸禄怎么办?

这不与民争利,那不夺百姓衣食,最后吃饱的不都是他们吗?

朱祁钰现在内帑有钱,还能挥霍。

可要是只出不进,没了钱的皇帝,让大明的百万大军都为爱发电吗?

明显是不可能的,而李绍会不知道这些?

知道,但是江西人的私番船已经走向大海了。

别以为朱元璋为什么平白无故不让江西、浙江、苏松人任户部就职。

地域黑?怕张士诚?

还不是因为这些人经常勾结海寇,而朱元璋就是那种喜欢一刀切的皇帝。

但这禁令到了建文帝时代就形同虚设了。

看着眼前的李绍,朱祁钰或多或少能理解朱元璋,可一刀切也不妨碍这些地区的人占据了大半朝堂,是朝廷的大多数。

像是李绍这样的翰林学士兼国子监祭酒,教出来的学生,在往后一代又一代下去,终究还是会变成某些利益集团的代言人。

独皇帝一人,天下为公。

李绍也是愣住了,这是指着自己鼻子说自己为了一己私利,当即,李绍便开口道:“陛下,臣也是一心为公,绝无私心。”

“那朕问你,商舶可要交税?”

朱祁钰还是一如既往的淡然,后世皇帝是金丝雀,而且有私心,却没想着把蛋糕做大,所以政策总是十分别扭。

闻言,李绍沉默了,可这样的沉默,在身旁的生员看来,就是默认。

虽然生员中,有不少人也是利益相关,但这事不能明着说,必须要以百姓的名义,不然就是身败名裂。

叹了口气,朱祁钰扫视了一番,也知道了大概,起身说道:“如此便了,朕乏了,兴安,摆驾。”

积重难返,路线错了,知识越多越没用。

要不是国子监的象征意义巨大,朱祁钰还抱着一丝希望,原本是不想来的。

走出国子监,看着那高挂的牌匾一眼,朱祁钰便坐上马车。

李绍站在门口,目送着圣人离去。

当今的圣人并不好骗,若是夷王当政,听到自己一席话,不知道会多开心,说不定还会提拔自己。

朱祁钰揉了揉眉间,掀开窗帘,兴安便骑马靠了上来,问道:“陛下有何吩咐?”

“去查,查查看李绍家族是否和海贸有关。”

朱祁钰说了一句,就放下窗帘,兴安领命,知道需要他做什么。

国子监这事,比军事还让朱祁钰头疼。

读书人的蝇营狗苟,和他们相比,武将就看上去单纯一些。

有着利益关系,他们根本不用串通就能心领神会,然后在某事上形成默契,达成共识,远不是那种聚在一起商讨阴谋那么简单。

回到王府,朱祁钰就看到自己的妃子正指挥着下人挂灯笼,吴太后也参与了进来。

正月,不止有正旦,还有上元,也就是元宵节。

在这天,若是在皇宫,朱祁钰赐文武群臣及耆老宴席,还要在午门置鳌山灯,听人纵观,表示与民同乐。

学生也是放到上元节之后,正月十八才开始上课,官员则是放假三天,从正月十五到正月十七日。

早在此之前,商贩已经源源不断往京城来,这也让京城从过年中恢复了以往的热闹。

“挂花灯呢?”

朱祁钰笑着走了过去,在国子监的不愉快一扫而光。

“父皇!”

朱见济看到自己的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