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薛瑄碰壁(第1/2 页)

闯关东,要过山海关,而山海关,在开原后方,广宁处。

所谓的关东,就是山海关外,这些羁縻卫所。

大清从龙入关之后,又开展返回关外。

无外乎因为大明的时候,辽东以军为基,几次三番从关内往外迁民。

不过,因为朝廷一贯的强势,多是强制外迁。

可没有发展的基础,棉衣都不够,关内百姓又怎么挺得过东北的严寒。

一个国家,其实并非很有定力。

打过持久战的都知道,持久战是弱势方向强势方实行的战略。

持久战需要进步和正义,没有这两样,强大的国家只会反被拖入战争的泥潭。

所以,后世那些强大的国家,常常会抛弃文明礼仪,对落后国家开展惨无人道的战争。

数千年的国家经验,历史赋予了一个国家文明,而文明,赋予国家定力。

文明型国家,放在整个星球,都是难得一见的。

如果说,生命是一个奇迹,而在这个奇迹中,所诞生的奇迹,便是文明型国家。

世界的主流,从来不是和平。

自从人类诞生王朝,战争就从来没有停止过。

和辽东的情况差不多。

湖广地区的进度就很快了。

朱祁钰可没有下达什么尊重当地人习俗的皇令,在民族这个概念出现之前,很多东西都是可以操作的。

更何况,中原的先进文明,有的是人趋炎附势。

往一个地区充入流民,那么可能的结果就是流民入大流,而若是充入一群读书人,那么,这些人就会想方设法让别人以自己希望的方式生活。

王骥没想到,朝廷的反应竟然如此迅速,而且,连孔家的人都出现在湖广地区。

各地原本挂印而去的职位被迅速填满。

半军事的方式,又让这些文人被武人限制。

劝农课桑,是湖广如今的行政方针。

连年征战,左右也收不了多少农税,圣人就直接免了湖广三年农税,使其可以吸引走不到京城的流民。

配合政治需要,王骥大军也开始向苗人宣传。

“自己人不打自己人!”

“要和平,不要战争!”

同时,薛瑄也巡抚湖广,就职之后,立马让人组织,找到那些苗人的家世,亲自上门跟他们讲道理。

苗乱的起因其实是饥荒,而那最后一根稻草,便是征兵。

现在,税免了,麓川之役都打完了,再打下去的意义并不大。

这是很现实的问题,但动乱的领导者不可能看着自己好不容易掌握的权力平白消失。

薛瑄上门的,多是一些土司贵族,真下基层,薛瑄现在并没有这种想法。

其中之一,便是语言不通。

另,薛瑄还要在这里开办学堂,和土司们说清楚,也少去以后没必要的麻烦。

“尊贵的巡抚大人,化抓族人,并没有参与叛乱。”

一个老人坐在薛瑄面前。

这是一座苗寨,放眼望去,多是木头或竹子搭建的建筑。

两人的中间,是一个火堆。

“化抓,本官的意思是,发动寨中人,若是有人参与叛乱,叫回来,朝廷不追究。”

薛瑄点着头说道:“现在税也免了,仗也早打完了,你也收到了消息,不是吗?”

在薛瑄对面的土司酋长,化抓,是攀崖的意思。

从名字就能知道,这酋长,年轻时也是一个能征善战的好手。

眯着眼,化抓没有急着回答。

说实在的,他并没有理清明廷的意思。

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