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防备(第1/2 页)

小农经济下的集体合作,与农场主模式是不同的。

华夏这类合作模式,早就以宗族的形式扎根。

到处都是有迹可循的细节,只不过,没人去在乎,没人去观察乡村,除了那个男人。

华夏的农户就跟野草一样顽强,只要有土壤,他们就能顽强生长。

李贤似乎是自然而然的发现,当然,这也是有玉珠在前的原因。

京城不少地方在尝试,湖广的苗疆也在尝试,那么,天津为何不能试一下?

不过,和京城还有苗疆不同,京城有着圣人这可以一言决的存在,而湖广刚经历过战争,没有什么好损失的。

朝廷在天津的投入,就是沉甸甸的责任。

见同知没有回答,李贤也知道,区区一个同知,或许还没有那个胆识。

农民靠天吃饭,任何天灾人祸,哪怕是下久一些雨,都会对收成产生影响。

李贤在这方面是比不上圣人的,朱祁钰可以节省,指缝流出来的粮食,就可以养活不少农户。

一声叹息,很是无奈。

为官想要做事,就会发现,到处都是问题。

“快要入冬了,要鼓励商队从南边多运些粮食。”

轻点在桌面上,天津在招商引资,这在以前是不曾有过的。

南方粮食比北方充足,之前天津就因为朝廷的命令,提前囤积了粮仓。

“港口那边有抵税,运河时刻监控渠道疏通,大抵天津不会缺粮。”

同知的回答很干脆,有着提前准备,底气自然很足。

也正是因为粮仓里的粮食很多,所以市面上的粮食价格虽然有涨幅,但还是可以接受。

贱谷伤农,没有闹饥荒的时候,粮食涨价,也能让农户增加一些收入。

虽然还忧心未来若是农户变少之后,人口增长,粮食不够,但那都是以后的事情,可以徐徐图之。

天津的苦恼,还是幸福的苦恼。

远在泉州的陈懋,正驻军于泉州港。

渡大洋鲎,所至第一城,即刺桐也,余见港中,有大船百余,小船则不可胜数矣。

这是伊本白图泰看到的泉州港景象。

就连马可波罗,对于泉州港,也是赞叹不已。

但是,因为蒲氏,因为海寇,现在的泉州港早就不复当年。

身为朝贡不冻港,也只有外邦朝贡的时候,这里才会热闹起来。

陈懋在这里迎接了范广之后,就驻留此处。

原本看到陈懋军队入驻,以为是好事将近的泉州人,当听到蒲氏再次作乱时,不由得被浇了一头的冷水。

他们想起了这个让整个泉州都感到耻辱的姓氏,一个自己接纳,然后背刺自己的大食人。

历史的耻辱再次被唤起,或许陈懋的军队还是在防备着泉州,怀疑着泉州可能存在的余孽。

不过,陈懋倒不是这么想的。

驻留泉州,是上面的意思。

身为大将军,没有调令,他可不能像普通人一样可以随意到处停留。

大明需要不冻港,而泉州这处合适,且历史悠久的深水港,正是大明所需要的。

不过,当前的海军力量不足,而且,南直隶还没有拆分。

朱祁钰并没有想着要一下子把事情做完。

守着港口,一方面是预防海寇侵扰,另一方面,则是等候随时可能靠港的范广部海军。

泉州知府胡志和,他的前任便是慷慨就义的熊尚初。

邓茂七遣别将,由德化、永春、安溪寇泉州,知府熊尚初逆战于古陵坡,兵败被执,不屈死之。

有着这么一个可歌可泣的前任,胡志和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