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第2/3 页)

叶青青阻止了,将月饼一个个小心的装在托盘里叠放着,再吃可定不消化了,烤完第二锅,叶青青才开始做豆沙。

热锅倒油,加糖,小火炒出糖汁,倒入红豆泥,小火不停的翻炒,将豆沙翻炒到水分蒸干,直至豆沙馅稠浓不粘手,豆香味四溢盛出放凉,将豆沙搓成圆球,一个个放入月饼皮里包上,再次放到锅里用炭火两面烤熟至微微焦黄,一口咬下去皮层酥脆,馅料酥软,色泽美观,看着赏心悦目,吃进嘴里更是甜滋滋的,回味无穷。

月上中天,叶青青小口吃着月饼,看着天上圆圆的月亮心里忽然就有些难受,不知道这里的月亮是否跟现代的月亮是同一轮,小时候中秋,每年都是爷爷做月饼,听爷爷给她讲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现在在这里,是她自己做月饼,只可惜爷爷吃不到,她也做不出属于的爷爷那个味儿。

赵恒吃完面,听着院子里不断传来说笑声和赞扬声,似乎叶青青那小丫头新做了月饼味道很好,想来也是,那丫头做的吃食包括刚刚那碗面,也不知是如何做的,又酸又香,越吃越香吃,一向不喜面食的他竟然一口气吃了一碗面,这会肚子还有些积食。

赵恒昏睡了几日大底是睡足了,此刻毫无睡意,等了很久,院子里都安静下来,他还是忍不住撑起身子下床想一探究竟。

赵恒没出门,只站在窗前就能看到叶青青站在院子里仰头呆呆的看着月亮,不知道在想什么,他说不清那种感觉,她明明就站在近在咫尺的院子里,一双眼睛清凌凌的,似乎在看着月亮又仿佛不是在看月亮,而是透过月亮在看其他东西,给人一种捉摸不透的清冷和距离感。

一个十三岁的小丫头,怎么会有这样的神情,赵恒想不通也没多想,也许小丫头就是觉得月亮好看,多看了几眼罢了。

临睡前,周氏泡了半桶糯米,准备明天一大早起来蒸熟打糍粑,在叶家村,中秋打糍粑就跟中秋必须吃月饼一样重要,是传统习俗,中秋佳节打糍粑寄托着家庭幸福团圆,吉祥如意的美好愿望。

这一点倒是跟叶青青穿越前的家乡的风俗一样,小时候在爷爷奶奶家,就喜欢盼着中秋打糍粑,将糯米浸泡一夜,第二天放入木头蒸子蒸熟,趁热倒进石碓里,由左邻右舍每家出一个男人将糯米饭捣成糯米泥,团城一团,撒上炒香的黄豆面,一家人围坐在桌前沾着白糖就能吃一大团,剩下的撒上黄豆面压成圆圆的大饼,做成糍粑,节后走亲戚,家家户户都会送上一个大大的糍粑。

糍粑还可以晒干,做成糍粑块,用油炸了特别香脆。

只是后来,爷爷奶奶去世,叶青青到了城里,远离的家乡,也远离了家乡一切关于节日的温情和温度,在城里,除了法定节假日,没有什么过节的氛围和仪式感,节日里能聚在一起吃顿团圆饭都挺不错了。

叶青青想着想着就睡着了,第二天醒来太阳都出来了,她赶紧将那蚕豆瓣端出来晒着,周氏说大哥天都没亮就去了镇上,周氏锅里正蒸着糯米饭,说是等大哥回来便将将糯米端到长根叔家去打糍粑。

叶青青原以为大哥要去很久,不料只是蒸糯米饭的时间,大哥已经背着背篓急匆匆回来了,那背篓里也不知装了啥,满当当的。

叶青青看他喜滋滋的模样,猜想大概是月饼卖得不错,等他分享喜悦。

“青青,那月饼咱们昨日吃了几个,今儿娘留出了四十个,我拿走了六十个去卖,你猜猜买了多少钱?”

叶青青好奇,“县城八宝斋的月饼要八文钱,咱们这个卖了五文一个?”

“青青,咱们该多做些月饼去卖的,今儿八月十五是大集,镇上人很多,五文一个月饼太便宜了,我卖六文一个,镇上还有两家卖月饼的,还没你做的好都卖六文,不过我掰了两个给他们尝味道,最先卖完的,好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