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6章 不符合价值观(第2/4 页)

的融资节奏,其实大差不差,小康三月份做Pre_A,八月份做A轮,东南亚正好差一年。

某种程度上伊丽莎白更需要钱,融资不到位会影响到本来就比较艰难的发展形势。特别是有些小康已经支付了大笔资金的事情伊丽莎白必须继续花钱,没法全盘享受小康的成果,说比如说地图功能就是硬性的研发支出。

地图的研发不止是成本问题,还要兼顾“新鲜度”。什么叫新鲜度?就是地图需要反应的是实时的地情地貌,需要测绘“现在”的地图,也就是说测完一遍之后当地搞个市政工程,之前的全白干了……

但是总不能不让政府搞基建吧?这么一搞,维护和更新的成本就是薛定谔的,要追求高精度高质量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小康虽然不以电子地图开发商的要求来鞭策自己,但是战略上押宝城市宝藏的势态是极为明显的,所以钱也少花不了多少。

此外就是云,也是一个重头戏。

要说地图小康只是被动的投入,云领域可是主动入局的,但是入局就得砸钱,这是跑不了的事情。

同样的,云也有地域属性,国内的云资源就很难供给东南亚的云市场,伊丽莎白要学楚垣夕的全套打法目前看来楚垣夕未必乐意,但是学半套打法也是需要云的。

而且东南亚市场肯定是群雄逐鹿的必争之地。

要知道全球来看亚马逊云是当之无愧的班霸,独占45%的市场份额,其后是微软云的18%,差距是绝对的。至于阿里云和企鹅云,虽然排在第三、第五的高位,中间夹着谷歌云,但是绝对数量太少,三家加起来勉强媲美微软。

但是在亚太市场上可就不是这样了,阿里云排第一,28%,亚马逊不到18%排行第二,双方目前战斗呈现白热化趋势。而亚太市场主要就是东南亚,是全球增长最快的云市场。

这也是楚垣夕愿意花钱培育小康东南亚的原因,只要小康的区块云能发展起来,就算别的不灵,也是稳赚不赔的买卖。东南亚的用户量和人口红利对别的云计算企业不是直接影响因素,但对小康来说是天然的助攻,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但是起码一个数据中心是必不可少的,这是一笔很大的钱。楚垣夕甚至有点舍不得出这笔钱,希望伊丽莎白未来租赁云资源作为启动的节拍器,等到区块云成熟之后还可以退租,东南亚那个环境那个温度和湿度,建数据中心实在太坑爹了!

现在只是这笔钱怎么注的问题。按原计划当然是小康独资,但是世界的变化太快也太大,最近楚垣夕和伊丽莎白沟通过提前放飞的问题,她当然是举双手双脚赞成,那么小康这边当然也要转为孵化模式。

之前并不是孵化模式。伊丽莎白之于小康的地位远不如杨健纲当初做巅峰视效时之于巴人的地位,杨健纲那种才叫孵化,有股权又有期权。而伊丽莎白是没有股权的,相当于巴人游戏、巴人信息中的赵杰和陆羽,岗位叫做经理,有期权的经理而已。

但让楚垣夕头疼的是伊丽莎白现在仍然不具备拉投资的能力,她自己的人脉没人敢给她投钱,因此这段时间疯狂开辟新人脉,凭借小康东南亚现有的规模寻找当地财团的支持。

只不过楚垣夕感觉主要还得自己这边帮腔才行,头疼的是找谁呢?连赵烛江都拒绝了……他的目光不由得转向阿里所在的方向。

其实小康也不是不能融这笔钱,如果感觉缺钱,贷款就是了,以小康现在的资产、以国家支持中小企业的政策,做贷款其实并没有特别难。

只是楚垣夕个人风格特别排斥做贷款,和那些经营企业多年的老手是截然不同。老前辈们一看能做贷款那肯定是可着劲的贷,资金的使用率一定要达到极限,甚至超越,才显本事。

但楚垣夕原世界中都逼到那个份上了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