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1. 大宋反派(92)一更 大宋……(第2/3 页)

,桐桐在外面净手之后。又把脚上的一层草鞋脱下来,挂在外面的墙上。

她跟这一行人笑,“去城外转转,王爷今儿带着人出城了。”

才发生了那么大的事,可转眼,街道上一切如常。城外的血迹怕是还没清理干净,百姓的日子又安然的过了起来。

百姓见了桐桐也不躲,只停下来行个礼就过去了。

晏殊注意到了,郡主出门好似只带两个婢女。当然了,她自己好武艺,倒是不怕。只是谁家贵人出门是如此的?

便是白龙鱼服,至少暗处得有人跟着吧。

可四处观望,真没有。

这可是异族聚集之地,是大胆呢?还是自信呢?

从城中穿行过去,出城之外看到的是一片水稻田,远远的可以看到一群人正在田地边。

晏殊这才问:“王爷在察看农事?”

桐桐摇头,“不是,是钧田的事。”

晏殊就看富弼,富弼看其他几位大人,意思就一个:竟是要钧田。

四爷见桐桐带着人过来,也只点了点头,说野利仁荣,“无碍,你继续说。”

野利仁荣看了大宋那一行人,就继续说他的:“……大宋北有辽,西有夏,横断山东为吐蕃,大渡河隔着大理,其疆域乃大一统的中原王朝中最小的。想那汉唐之时,谁不说中原王朝是‘天|朝上国,万邦来朝’,而草原上还有天可汗的传说。可而今的大宋呢?对谁不跪?”

富弼皱眉,“这位大人说话未免偏颇。”

野利仁荣嗤笑一声,“文人嘴里的话,听听就罢了。你们是受益者,自然觉得你们的朝廷好。可你们的朝廷若是好,为何辽国几近一半的汉人,夏……更是有一半以上的汉人?”

晏殊拉下了还要争辩的富弼,看野利仁荣,“敢问这位大人有何高见呀?”

野利仁荣叹了一声,“您是王妃的先生,也是大宋官家的先生,在您面前,不敢高见。在下这几日只忙一件事,那便是王爷吩咐下来的,着户部指定税赋。”

晏殊皱眉,没言语。

野利仁荣高声道:“大宋的税制承袭于唐朝。大唐时施行两税法,也就是租庸调加上杂派。可大宋呢,用的是役钱法,何为役钱法?它大致相当于租庸调加上杂派再加上两个杂派。也就是说,大宋百姓要缴纳的赋税,相当于唐时的两倍。”

这话一出,周围顿时嗡的一声。这些东西不计算是不能知道的。

桐桐心里叹气:大宋对于文人来说,应该是最叫人向往的朝代。但对于平民百姓,尤其是以耕种为业的人来说,堪称地狱。

野利仁荣就看站在边上战战兢兢的几个老农,“你们都是从大宋逃来的,你们告诉这些大人们,本官说的是否为真?”

老农哪知道唐时如何,只是说他们之前纳税,“大人说的……都对!另外,年年还有‘移支税’……”

这个税桐桐都没听过。她就问说,“何为‘移支税’?”

四爷就解释,“就是移动和支付。”

啊?

老农才道:“小的们用粮食交税,交税之后,还得将粮食给运到指定的地方。”

“一般指定的地方有多远。”

“不一定!有时候几十里,有时候几百里。也有运到千里之外的!看拿这粮食做什么?若是朝廷赈灾,从南到北征调粮食,那我们就得把粮食从南边给送到北边……”

桐桐觉得不可思议,她真不知道这个。然后她看向晏殊,“先生,这是真的吗?”

晏殊沉默了,这是真的。

桐桐不能理解,“那这不是要徭役增加到赋税里了吗?”

老农瑟缩着,又道,“也还有‘折变税’……就是本来交粮